作者:李白
一把鑷子,一支棕刷,日復一日地埋首在古書書頁裡,一點點修補,已成王斌和其他7位古籍修復師的日常。
此書由於被水浸泡,時間一長,變成了書磚,破損嚴重,上面有絮化、霉變更有開裂。
在冰箱凍一個月后的“書磚”,先上鍋蒸,用熱氣將書頁分開,然后清除霉變,再修復為本來的模樣。
300多年前,清代醫學家尤怡在一盞燭燈下完成了《醫學讀書記》高德娱乐。300多年后,遼寧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師王斌在一盞台燈下修復這部發霉、破損的《醫學讀書記》。一頁頁《醫學讀書記》在王斌手裡重新恢復了“容顏”。
省圖是首批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之一,也是國家首批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多年來,省圖在紙質文物傳承保護方面持續探索,文保能力不斷增強,自2007年省圖古籍修復中心成立,已修復近20萬頁古籍,大批古籍在“修舊如舊”中重獲新生。
11月17日,記者走進省圖三樓西北角的古籍修復室,王斌坐在工作台前,一盞燈照亮了整個桌子,她正在用鑷子將裁好的皮紙條貼在開裂的書口處進行修補,王斌是省圖古籍修復中心修復組組長。
一把鑷子,一個噴壺,一根毛筆,一支棕刷,日復一日地埋首在古書書頁裡,一點點修補文化的記憶,這便是王斌和館裡其他7位古籍修復師的日常。
省圖現有館藏古籍61萬冊(件)。其中善本書12萬冊,宋元版書近百部,不乏手稿本《聊齋志異》、宋刻本《抱朴子內篇》等珍本、孤本。 這些古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是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古籍經歷千百年流傳,大多紙張呈現老化現象,如酸化、絮化、霉變、虫蛀、鼠咬等病害,危及書籍存續,急需修復。
古籍修復究竟有多難?操作流程上細說起來就有20多道工序,給古籍定損、拍照、除塵、測酸鹼度、測量紙張厚度、配紙、拆頁、修補書頁、噴平壓實、裁切折頁、捶平裝訂等步驟缺一不可。“一本古籍的修復少則幾周,多則一年,甚至周期更長。”省圖古籍文獻中心主任赫英鵬說。
古籍修復講究的是“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還原古籍原始的面貌。由於古籍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破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破損情況確定修復方案。王斌說:“修復古籍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要對症下藥。”
“最難修復的不是這部《醫學讀書記》,而是《御制盛京賦》。”王斌向記者講述了修復過程。《御制盛京賦》是清乾隆十三年內府刻滿漢三十二體篆字本,是一部有著高超藝術價值的稀世杰作,是已知匯聚滿漢篆文書體最多的文獻。此書由於歷史原因保存不善,書體受潮,書頁上布滿斑點,受潮后沒有及時得到修復,斑點成鐵鏽色,再想清除,難上加難。王斌開始查找關於鐵鏽斑點修復的文獻記載,並用盡各種辦法反復嘗試。詳細記錄每頁破損情況,然后拿出一張鏽點相對少的書頁,先用毛筆蘸上熱水在鏽點上清洗,無效,在水中加少許明礬清洗無效……經過反復實踐,終於找到處理方法。將書頁置於塑料布上,噴潮,上面蓋上熱一些的濕毛巾,每隔一小時換一次毛巾,反復三次以上,經過浸、漚、洗三個步驟,斑點終於消失。經過3個月的努力,這本古籍恢復了原貌。
據介紹,全國各公藏單位擁有古籍總量超過5000萬冊,需要修復的古籍約1500萬冊。一個較為熟練的古籍修復師一年最多能修30冊到40冊,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省圖曾承擔了為清華大學圖書館搶修清雍正六年內府銅活字印光緒年間描繪本 《古今圖書集成》(“焚余書”)100冊的修復任務。這部書是清朝排印的唯一的大型銅活字印本,當時用開化紙和連史紙僅印刷64套。由於工藝精湛,傳世稀少,成為中國古代版刻史上的精品,屬於一級善本,被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省圖3名修復人員制定了完整的修復方案,並保質保量地完成搶修“焚余書”的任務。其修書質量得到清華大學的好評。由此,也奠定了省圖古籍修復工作在全國的地位。如今,省圖古籍修復中心是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之一、16家國家傳習所之一。
修書也是修性,打開古籍看著古人選用的紙張,凝結著古人智慧的字裡行間,不僅有作者的思想,更有文脈的傳承。
“2007年,省圖古籍修復中心成立,到目前為止,按照修復古籍頁數統計來計算,古籍修復中心已經修復古籍近20萬頁。每本古籍的修復,都是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價值、涵養文化自信的重要工程。”赫英鵬說。
修復師是一個較冷門的職業,技術性強,從業者必須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遼寧傳習所8名工作人員,現在主要修復的是清末、民國初期的碑帖、拓片。王斌說,她正在修復的《御定駢字類編》,由於此書紙張絮化嚴重,修復難度很大,每天隻能修復一頁。
在中國目前有1000余名古籍修復師,全國培養古籍修復人才的學校很少,且大多是職高或者大專,而圖書館招人學歷門檻一般定在本科,古籍修復人才很難招入。
省圖擁有豐富的古籍文獻,古籍修復工作由來已久,從未間斷。很多館藏古籍文獻在幾代修復人員的努力下得到搶救和保護,同時古籍修復技藝與經驗也得到有效的傳承和延續。
省圖書館館長杜希林說,省圖多年來一直採取多種途徑培養古籍修復人才,一方面,通過大的文化項目不斷提高年輕人的業務水平,一方面,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戰略,先后邀請李致忠、杜偉生、萬群等專家來授課。目前,遼寧省基本上形成了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省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人才培訓基地、國家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遼寧傳習所四體合一、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的古籍保護和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人才培訓基地,省圖和遼寧大學圖書館、沈陽師范大學開展合作辦學,整合雙方各自優勢,努力打造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合作交流、學術傳承、釋放成果的長期、有效模式。(記者 楊 競 文並攝)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高德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