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白
高德娱乐华夏五千年,孕育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汉籍典藏是珍贵载体。但是长期以来,大量汉籍流散于境外,其中不乏大陆缺藏的版本和品种。纸寿千年,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这些汉籍的原貌吗?
2017年,山东大学开展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旨在将境外所藏中华古文献的全部情况调研清楚,并对大陆缺藏版本复制、出版。今天,就让我们来这里一探究竟。
现存汉籍可追溯的最早的版本是宋刻本,它们几乎要到寿命极限了,所以境外汉籍整理回归刻不容缓。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共有4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调查编目、复制回归高德娱乐、点校整理和汉学研究,共有321个专业团队、907人。
书籍刊刻,不同版本特征各不相同。比如这张书页的书口部分是白色的,叫做白口。古籍印刷后需对折装订,有的装订处会雕一条黑色的细线,而到了明初,这条线加粗被称为大黑口。仅看装订线,也能初步判断古籍年代。
这次清点家底,要对境外每一部书都进行目验和信息登录,与境内古籍逐一对比,给所有流散于境外的古籍,逐一“上户口”,编撰版本目录。对大陆缺藏版本进行高精度扫描,形成珍本编,实现再生性回归。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境外调查编目团队成员在全球各地苦苦奔走,目前,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95个国家的1988家图书馆,基本掌握了境外汉籍存藏情况,估计约为187.5万部。
目前,已经比对完成36万多部境外汉籍编目工作,从中遴选并复制回归稀缺汉籍1600余种,其中260种已出版。
每一本书都有故事。2018年,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的团队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团队联合在圣彼得堡大学的书库中发现了《铁冶志》。这本书体现的是中国明代时期冶铁技术的集成,对这种技术的详细记录,此前一直以为是失传的。
古籍在境外,不仅是文化载体,也是文化符号,解读它们亦需符合一定的文化背景,根据其文物属性、艺术属性正确界定它们的价值。汉籍合璧工程正是这样一个机会,我们现在要重新对着这些古籍讲好中国故事。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留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古籍典藏,早已成为我们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这次对境外汉籍的系统梳理,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期待着全球汉籍“合璧”的那一天。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