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中华经典古诗高德娱乐词

    唐代李白

      高德娱乐高德娱乐高德娱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经典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经典古诗高德娱乐词(图1)

      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高德娱乐,“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古文的认识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时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作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偏颇,指明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对于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体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创新火花,我们都应该小心地呵护,积极地加以肯定,并引导其继续沿着自己的创新思路前进,结出一个个创造智慧的硕果。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要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包括古韵深厚的的古诗词。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越来越多的依赖电脑这些科技产品,写字越来越少,经典背诵越来越少,所以对于传承文化经典的呼吁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xx初级中学八年级主任张老师发起,带领三位语文老师组织了这次的中华古诗词背诵大赛。我,xx和张xx有幸参与其中。

      同学们在两个星期之前就已经接到了这次参赛的通知,进行了积极充分的准备。比赛时间定在星期四下午七八节课。同学们会在五六节课的时候进行生物地理的模拟考试,考试完马上进行全体参加的中华古诗词背诵大赛。上午,组织参加这次比赛的评委老师召开了赛前会议,确定了比赛的各项事宜,我被分配到第二环节,和佟老师一起组织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下午,我先监考第七场的考试,然后和大家来到南五楼会议室参加全体师生参与的这次比赛。

      评委老师进场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坐好,主席台下坐满了参赛的选手,以班为单位,每班出六名同学,面向下面观赛的全体同学而坐,满满一室的同学老师,营造出一种紧张又兴奋的比赛氛围。我们快速的走到前面第一排坐好。接下来由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作为主持人进行开场白,并由张主任宣布“比赛,开始!”

      第一环节,由孟雪和邵老师组织,课内古诗词背诵。每班随机出三名队员,每名队员随机选取三首古诗词背诵,只有一字不错的背完整首诗,才能获得十分。各组参赛队员抽完签按顺序参赛。既然来参加比赛,同学们的古诗词背诵的非常熟练,一首首流利地背出,获得了观赛同学和老师们的阵阵喝彩。接下来就到了由我参与负责的第二个环节,课外古诗词背诵。每组自行出三名队员,接龙五句课外诗词。我来给参赛队员出题,主持第二环节。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接着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诗词抢答,分两个部分,首先抽取题目要求,在三分钟内尽量说出更多的诗句,累计加分;然后各组出代表抢答题目,抢得题者获得答题机会。这一环节精彩连连,到精彩的地方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为场上的队员鼓掌喝彩。参赛的最后一组选手,六班的三名同学把这场比赛的气氛带到了高潮,他们抽到的题目是说出带有风字的诗句,这三位同学听完题目立即轮流说出了两轮,然后仍不间断的说出很多诗句。其中李美玲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她自己这一环节就得了这一环节的最高分,十四分。不得不说她真的是一名临场发挥型选手,她整场表现很积极,一直都充满活力。她是六班的同学,我正好教她英语,她上课回答问题也是非常积极的。最后个人结果出来,李美玲同学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一名,并且拉了第二名十多分呢。当然,其他两位队员表现也很好,甚至比其他组表现好的同学回答出了更多的诗句,那么六班同学后获得了第一名当然是实至名归。比赛结束,高校长发表讲话,对这次的比赛做出总结发言。老师言辞激昂,为这次比赛成功的举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比赛已经结束了,可是只要一想起这次的比赛我就会被当时那种热烈和青春向上的氛围感动。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会让我们惊喜连连。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肆意展现青春活力的笑颜。所以,这样的活动要多举办才好啊!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尺华丽,三寸忧伤,六分酒月……古诗词是这世间最美的情花,世人为着他的开落,几经奔忙。诗歌的美在于情真意切,在于直指人心。从清简工整的《诗经》一直到自然真切的纳兰词。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了。诗歌之所以不息不止的传承着,全是因为它们是柔软的`,是有灵魂的。

      古人眼里,不读诗词不知春秋之更替;不读诗词,妄评国章之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灵秀,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绝美。人们从先秦的田野牧歌之中采撷快乐与甜美;一直走过三千年的风雨历程,直到纳兰词的芳华唯美。字里行间反应着人类的进步与离乱。是一部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风情画。

      古诗词说白了就是对人性的探索。从草木循声到月色升华,夕阳日下,都饱含一种关爱人性的温暖,承载着一种让人感动的美。不受时空的限制,时而有山河壮烈,时而又是风花雪月。时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而又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对人性最有力的探索和流露。

      古诗词一直是国人最为得意的文字盛典,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是流传百代依然至纯的盛情。远古的和风拂过心灵有诗经,在那段寒烟慕华的岁月中,有汉赋,在风云骤变的百年六朝里,有魏晋诗,唐诗宋词如富贵雍容的牡丹,如暖风宿醉烟花雨巷的江南,元曲中哒哒的旧年马蹄。炽热而狂乱的百花匆忙中,领略纳兰词里的万种风情,字字有爱。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一作:水又断)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宛若浩瀚无垠的大海,海面上风浪未停,海水直击礁石,溅起一串银亮如铃铛的浪花,为幽蓝的大海点上装饰。浪花们越荡越高,纷纷向宽广的海水吐露心中的情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古以来便有不计其数的大好河山,在华夏疆域上延展着中华美,就如杜甫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巍峨矗立的泰山,俯瞰一切仿佛都是那样的渺小。鸟儿尽情腾飞在碧如水洗的天空中,忽然躲进了树林间,传来一片悉声作响,诱得人们走进泰山丛林。直插云霄的泰山两面,一面阴,一面阳,穿梭其间,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禁慨叹心中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

      外出游学的路途中,游子无不思念家乡与亲人,又是一年重阳节,再次登山远眺,却想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自有一人在异地他乡求学做官,无时无刻挂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每到佳节时刻,处处张灯结彩,戏声不断,热闹非凡,但作为他乡的异客,只能倍加思念情人。知道了兄弟即将去登高远游,插上茱萸时身边却少了一人,心中便多添一份愁思。乡情总与我们形影不离,无论到哪,都如一杯溢出的水久久无法平息家乡情。

      一株灿烂的微笑,抵过了万千岁月与无情的告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的池水深不见底,却依旧无法比得过李白与汪伦浓厚的友谊。在仙境般的小城里,你我二人共饮酒,共游历,共创诗,共入寝。从诗词歌曲到游漫漫历史长河。清晨阳光才刚刚射下,我们便一同沉船,饱览山川之美。傍晚星辰灿烂之时再一同放下包袱赏月吟诗。如今你虽欲走远,但你我二人友情不断,即便大海上波涛汹涌,也总有深切的友谊之船在海面上平稳前行。

      国乃天下之本,固无大家则无小家,为国披上铠甲,手提单刀杀出天下,可如今却不如昔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久卧病榻无法骑上战马,所向披靡,国之存亡危在旦夕,不禁担忧起来,依旧想在战场的前线为国效力,为国捐躯,可惜我无法横跨战场,只能在今夜的梦境中骑上战马踏破冰河而来。心中一腔热血涌上,却无法实现的爱国情,就这样换了地方寄托情思。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历史的魅力是永恒不朽的,但中华古诗词更是翻越千百礁石,抵抗了巨大压力,才为大海画上灿烂而又辉煌的一笔。中华古诗词,让我深深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7.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19.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分级读本,我深受启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渐渐地成长起来。这本书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每一首都令人心动,每一篇都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

      这本书告诉我做人要有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有时想想,我平时有很多不礼貌的地方,大人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动不动就和他们顶嘴吵架,有时太任性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我却不听话,不自觉学习,让他们操不完心,真得太不应该了。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之所以啰嗦,那不都是关心疼爱我吗?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听他们的话,我也要理解他们。

      特别是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学习要勤学多思,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在学习生活中,有时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怕动脑,怕麻烦,不想问老师和同学。看了这本书我现在明白了,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学习成绩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记住这句话。

      12、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容若《虞美人》

      27、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3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4、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4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4、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杜甫《琴台》

      47、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节妇吟》张籍

      55、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56、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是谁,将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鲜活地展示?是谁,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跃然纸上?是谁,记载了肆意洒脱的诗仙“李白”?是谁,描述了淡泊名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它是王昌龄坚毅勇敢,宁死不屈的承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谭嗣同不畏生死,壮志在胸的怒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文天祥正义凛然,绝不后退的宣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崇高理想却壮志难酬的悲叹;是李白豪饮高歌,万分感慨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它是辛弃疾赏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柳宗元观鹅毛纷飞,无边素白中的一抹生气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杜甫登上山峰,俯瞰苍茫大地,抬手便触及云天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王维漫走林间,斑驳月光下冲破静谧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他是张籍言不尽、意无穷的千愁万绪“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孟郊歌颂母爱伟大无私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是杜甫颠沛流离下,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与担忧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华古诗词的魅力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难以抵挡的。它是经历史的雕琢、时代的更迭而蕴育出一种独具一隅的韵味!

      论古诗盛出的王朝必为唐代。盛唐时期更是涌现出不少杰出诗人,其诗林顶流非李白、杜甫两位莫属,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存”。李白的诗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说不尽的豪情满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飞溅的水珠、渺渺的水雾仿佛一一在望。“将进酒,杯莫停”,不愧为斗酒百篇的“诗仙”。转而再谈杜甫,《天末怀念李白》,可见诗人相互赏识并不不少见。不过子美和太白的风格有所不同,子美更倾向于柔情似水,但也不乏刚劲有力,“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世人予以杜甫的评价,我认为再贴切不过了,他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确乃诗界之一代天骄!

      再论宋词,最令人欣赏当属豪放派词人“苏辛”组合。苏轼最令我敬佩的不是一生之成就,而是一颗重情重义之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曾谈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引得多少世人落泪啊!该词满怀悲情,表达了他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情意绵绵,字字血泪。而辛弃疾不仅是一位舞文弄墨的书生,还是一名奋勇杀敌的将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沙场秋点兵”,气势磅礴,霸气十足。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也丝毫不逊色于“苏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场夜雨后,庭院的海棠又落下多少嫩瓣?

      古诗词散发着千古流芳的魅力,浸染着世人的灵魂,轻吟浅唱这些经典,让诗词引领着我们超越时空,感受历史震撼,感悟生命之美!

    鉴赏

    相关诗文

    高德娱乐古诗大全50首

    唐代李白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古诗大全50首有哪些,以下的古诗大全50首,看看哪些你还没有背。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③。 ③:氵止,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局苲。虎豹嘷动。鸡惊禽失。羣鸣相索。登南山。奈何蹈盘石高德娱乐。树木丛生郁差错。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沾枕席。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高德娱乐古诗大全50首高德娱乐高德娱乐高德娱乐

    中华经典古诗高德娱乐词

    唐代李白

      高德娱乐高德娱乐高德娱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经典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1)

      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高德娱乐,“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古文的认识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时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作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偏颇,指明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对于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体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创新火花,我们都应该小心地呵护,积极地加以肯定,并引导其继续沿着自己的创新思路前进,结出一个个创造智慧的硕果。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要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包括古韵深厚的的古诗词。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越来越多的依赖电脑这些科技产品,写字越来越少,经典背诵越来越少,所以对于传承文化经典的呼吁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xx初级中学八年级主任张老师发起,带领三位语文老师组织了这次的中华古诗词背诵大赛。我,xx和张xx有幸参与其中。

      同学们在两个星期之前就已经接到了这次参赛的通知,进行了积极充分的准备。比赛时间定在星期四下午七八节课。同学们会在五六节课的时候进行生物地理的模拟考试,考试完马上进行全体参加的中华古诗词背诵大赛。上午,组织参加这次比赛的评委老师召开了赛前会议,确定了比赛的各项事宜,我被分配到第二环节,和佟老师一起组织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下午,我先监考第七场的考试,然后和大家来到南五楼会议室参加全体师生参与的这次比赛。

      评委老师进场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坐好,主席台下坐满了参赛的选手,以班为单位,每班出六名同学,面向下面观赛的全体同学而坐,满满一室的同学老师,营造出一种紧张又兴奋的比赛氛围。我们快速的走到前面第一排坐好。接下来由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作为主持人进行开场白,并由张主任宣布“比赛,开始!”

      第一环节,由孟雪和邵老师组织,课内古诗词背诵。每班随机出三名队员,每名队员随机选取三首古诗词背诵,只有一字不错的背完整首诗,才能获得十分。各组参赛队员抽完签按顺序参赛。既然来参加比赛,同学们的古诗词背诵的非常熟练,一首首流利地背出,获得了观赛同学和老师们的阵阵喝彩。接下来就到了由我参与负责的第二个环节,课外古诗词背诵。每组自行出三名队员,接龙五句课外诗词。我来给参赛队员出题,主持第二环节。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接着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诗词抢答,分两个部分,首先抽取题目要求,在三分钟内尽量说出更多的诗句,累计加分;然后各组出代表抢答题目,抢得题者获得答题机会。这一环节精彩连连,到精彩的地方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为场上的队员鼓掌喝彩。参赛的最后一组选手,六班的三名同学把这场比赛的气氛带到了高潮,他们抽到的题目是说出带有风字的诗句,这三位同学听完题目立即轮流说出了两轮,然后仍不间断的说出很多诗句。其中李美玲同学表现尤为突出,她自己这一环节就得了这一环节的最高分,十四分。不得不说她真的是一名临场发挥型选手,她整场表现很积极,一直都充满活力。她是六班的同学,我正好教她英语,她上课回答问题也是非常积极的。最后个人结果出来,李美玲同学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一名,并且拉了第二名十多分呢。当然,其他两位队员表现也很好,甚至比其他组表现好的同学回答出了更多的诗句,那么六班同学后获得了第一名当然是实至名归。比赛结束,高校长发表讲话,对这次的比赛做出总结发言。老师言辞激昂,为这次比赛成功的举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比赛已经结束了,可是只要一想起这次的比赛我就会被当时那种热烈和青春向上的氛围感动。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会让我们惊喜连连。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肆意展现青春活力的笑颜。所以,这样的活动要多举办才好啊!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尺华丽,三寸忧伤,六分酒月……古诗词是这世间最美的情花,世人为着他的开落,几经奔忙。诗歌的美在于情真意切,在于直指人心。从清简工整的《诗经》一直到自然真切的纳兰词。中国人的每一种心境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咏过了。诗歌之所以不息不止的传承着,全是因为它们是柔软的`,是有灵魂的。

      古人眼里,不读诗词不知春秋之更替;不读诗词,妄评国章之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灵秀,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绝美。人们从先秦的田野牧歌之中采撷快乐与甜美;一直走过三千年的风雨历程,直到纳兰词的芳华唯美。字里行间反应着人类的进步与离乱。是一部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风情画。

      古诗词说白了就是对人性的探索。从草木循声到月色升华,夕阳日下,都饱含一种关爱人性的温暖,承载着一种让人感动的美。不受时空的限制,时而有山河壮烈,时而又是风花雪月。时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而又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对人性最有力的探索和流露。

      古诗词一直是国人最为得意的文字盛典,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是流传百代依然至纯的盛情。远古的和风拂过心灵有诗经,在那段寒烟慕华的岁月中,有汉赋,在风云骤变的百年六朝里,有魏晋诗,唐诗宋词如富贵雍容的牡丹,如暖风宿醉烟花雨巷的江南,元曲中哒哒的旧年马蹄。炽热而狂乱的百花匆忙中,领略纳兰词里的万种风情,字字有爱。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一作:水又断)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宛若浩瀚无垠的大海,海面上风浪未停,海水直击礁石,溅起一串银亮如铃铛的浪花,为幽蓝的大海点上装饰。浪花们越荡越高,纷纷向宽广的海水吐露心中的情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古以来便有不计其数的大好河山,在华夏疆域上延展着中华美,就如杜甫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巍峨矗立的泰山,俯瞰一切仿佛都是那样的渺小。鸟儿尽情腾飞在碧如水洗的天空中,忽然躲进了树林间,传来一片悉声作响,诱得人们走进泰山丛林。直插云霄的泰山两面,一面阴,一面阳,穿梭其间,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禁慨叹心中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

      外出游学的路途中,游子无不思念家乡与亲人,又是一年重阳节,再次登山远眺,却想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自有一人在异地他乡求学做官,无时无刻挂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每到佳节时刻,处处张灯结彩,戏声不断,热闹非凡,但作为他乡的异客,只能倍加思念情人。知道了兄弟即将去登高远游,插上茱萸时身边却少了一人,心中便多添一份愁思。乡情总与我们形影不离,无论到哪,都如一杯溢出的水久久无法平息家乡情。

      一株灿烂的微笑,抵过了万千岁月与无情的告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的池水深不见底,却依旧无法比得过李白与汪伦浓厚的友谊。在仙境般的小城里,你我二人共饮酒,共游历,共创诗,共入寝。从诗词歌曲到游漫漫历史长河。清晨阳光才刚刚射下,我们便一同沉船,饱览山川之美。傍晚星辰灿烂之时再一同放下包袱赏月吟诗。如今你虽欲走远,但你我二人友情不断,即便大海上波涛汹涌,也总有深切的友谊之船在海面上平稳前行。

      国乃天下之本,固无大家则无小家,为国披上铠甲,手提单刀杀出天下,可如今却不如昔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久卧病榻无法骑上战马,所向披靡,国之存亡危在旦夕,不禁担忧起来,依旧想在战场的前线为国效力,为国捐躯,可惜我无法横跨战场,只能在今夜的梦境中骑上战马踏破冰河而来。心中一腔热血涌上,却无法实现的爱国情,就这样换了地方寄托情思。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历史的魅力是永恒不朽的,但中华古诗词更是翻越千百礁石,抵抗了巨大压力,才为大海画上灿烂而又辉煌的一笔。中华古诗词,让我深深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7.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19.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寒假里,我读了《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分级读本,我深受启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渐渐地成长起来。这本书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每一首都令人心动,每一篇都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

      这本书告诉我做人要有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有时想想,我平时有很多不礼貌的地方,大人总是教育我,可我总是不听他们的话,动不动就和他们顶嘴吵架,有时太任性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我却不听话,不自觉学习,让他们操不完心,真得太不应该了。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之所以啰嗦,那不都是关心疼爱我吗?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听他们的话,我也要理解他们。

      特别是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学习要勤学多思,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在学习生活中,有时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怕动脑,怕麻烦,不想问老师和同学。看了这本书我现在明白了,如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对学习成绩是有多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记住这句话。

      12、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容若《虞美人》

      27、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3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4、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4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4、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杜甫《琴台》

      47、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节妇吟》张籍

      55、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56、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是谁,将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鲜活地展示?是谁,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跃然纸上?是谁,记载了肆意洒脱的诗仙“李白”?是谁,描述了淡泊名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它是王昌龄坚毅勇敢,宁死不屈的承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谭嗣同不畏生死,壮志在胸的怒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文天祥正义凛然,绝不后退的宣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崇高理想却壮志难酬的悲叹;是李白豪饮高歌,万分感慨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它是辛弃疾赏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柳宗元观鹅毛纷飞,无边素白中的一抹生气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是杜甫登上山峰,俯瞰苍茫大地,抬手便触及云天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王维漫走林间,斑驳月光下冲破静谧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他是张籍言不尽、意无穷的千愁万绪“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孟郊歌颂母爱伟大无私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是杜甫颠沛流离下,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与担忧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中华古诗词的魅力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难以抵挡的。它是经历史的雕琢、时代的更迭而蕴育出一种独具一隅的韵味!

      论古诗盛出的王朝必为唐代。盛唐时期更是涌现出不少杰出诗人,其诗林顶流非李白、杜甫两位莫属,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存”。李白的诗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说不尽的豪情满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飞溅的水珠、渺渺的水雾仿佛一一在望。“将进酒,杯莫停”,不愧为斗酒百篇的“诗仙”。转而再谈杜甫,《天末怀念李白》,可见诗人相互赏识并不不少见。不过子美和太白的风格有所不同,子美更倾向于柔情似水,但也不乏刚劲有力,“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世人予以杜甫的评价,我认为再贴切不过了,他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确乃诗界之一代天骄!

      再论宋词,最令人欣赏当属豪放派词人“苏辛”组合。苏轼最令我敬佩的不是一生之成就,而是一颗重情重义之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曾谈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引得多少世人落泪啊!该词满怀悲情,表达了他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情意绵绵,字字血泪。而辛弃疾不仅是一位舞文弄墨的书生,还是一名奋勇杀敌的将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沙场秋点兵”,气势磅礴,霸气十足。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也丝毫不逊色于“苏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场夜雨后,庭院的海棠又落下多少嫩瓣?

      古诗词散发着千古流芳的魅力,浸染着世人的灵魂,轻吟浅唱这些经典,让诗词引领着我们超越时空,感受历史震撼,感悟生命之美!

    高德娱乐全面古诗大全100首

    唐代李白

      春天到了,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日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让我们怀着欢悦的心情,携着激动的心律,去感触风的柔,雨的润,去享受春天的柔情,去怀抱春天的芬芳,去翻阅那由春天这位作家勾勒而出的诗词吧!诗00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

    (图1)

      电视剧《胭脂》所有插曲歌词《胭脂》是徐纪周执导的抗战剧,由赵丽颖、陆毅、陶昕然、袁文康主演。该剧讲述了在抗战时期的上海,极具天赋的蓝胭脂对特工这一职业充满向往,并误打误撞结识了三重间谍周宇浩,两人从亦敌亦友的关...

    (图2)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颇为深远,曲折的剧情以及人物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下面是人物判词,供大家参考!《红楼梦》所有女子的判词1、林黛玉和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

    (图3)

      萌娃版《新白娘子传奇》所有歌曲歌词小戏骨《白蛇传》是以《新白娘子传奇》为蓝本再度创作的《白蛇传》大电影。讲述小牧童从捕蛇人手中救下一条白蛇,白蛇为报救命之恩,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修炼化为人形,变成美丽女子的白素贞,...

    (图4)

      让杰西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她上三年级时的一次午餐时间,学校排戏时,她被选来扮演剧中的公主。接连几周,母亲都煞费苦心的跟他一道练习台词。可是无论她在家里表达的多么自如,一站到舞台上,他头脑里的词句全都无影无踪了。最...

    (图5)

      电视剧《别那么骄傲》所有歌曲歌词该剧讲述了理工学霸何之洲与迷糊艺术女沈熹因为意外而灵魂互换,纠缠的错位青春,阴差阳错的际遇使二人各自的生活都变得和以前大不相同,两人的感情也在迂回中逐渐升温的故事。别那么骄傲 - 李...

    (图6)

      所有人都在狂欢,而我一人孤单。看着手机屏幕显示的许多未读信息,打开,一条一条地看下去,希望能找到一两个熟识之人,希望有关于自己的信息,却发现,自己离他们似乎很远很远,别人聊得很嗨,你只是在窥屏,偶尔的一两句观点...

    (图7)

      电影《间谍同盟》所有歌曲歌词电影《间谍同盟》,插曲是Louis Armstrong演唱的`《You Are My Lucky Star》,Louis Prima演唱的《Sing Sing Sing》,Benny Goodman演唱的《Flying Home》You Are My Lucky Star - Louis Armstron...

    (图8)

      契诃夫有一部小说,名叫《柔弱的人》,讲一个主人,巧立名目高德娱乐,剥夺家庭教师的工资。首先,他压缩她的周末,把整整两个月,变成一个多月。“不,您工作不到两个月。”再接着,把孩子生病的日期扣除,把游玩的日子扣除,把她身体...

    (图9)

      动漫电影《最萌身高差》所有歌曲歌词电影《最萌身高差》,插曲是JR纪言恺&阿喜演唱的《爱上游乐》,王心凌演唱的《爱情句型》爱上游乐 - JR纪言恺&阿喜(电影《最萌身高差》插曲)作词:郭伟聪作曲:郭伟聪合:Fall in l...

    (图10)

      01人为什么要自律?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别人优秀的样子,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但真实情况是,自律的人比不自律的人要自由得多。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那么如此不自律的你,现在看似是自由的,但你会...

    (图11)

      多心的人注定活得辛苦,因为太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多心的人总是胡思乱想,结果是困在一团乱麻般的思绪中,动弹不得。有时候,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亲爱的你,晚安!1、趁着年轻,你需要多受一些苦,然后才会真正谦恭;不...高德娱乐

    高德娱乐【保藏】​古诗典藏100首

    唐代李白

      人们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的主题,《关雎》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个观点。《关雎》作为《国风》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篇,它所描写的就是爱情主题,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歌颂美好的爱情是所有文学题材的主旋律。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和兴,这两种手法都是《诗经》中的文学表达方式。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说一件事以引起所要说的事。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标准的“兴”。《关雎》中以兴为主,但“兴”中带“比”,以雎鸠鸟“比”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起兴,兴中暗比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含蓄隽永,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同时还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孔子对《关雎》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这正是儒家所肯定的一种艺术风格,所以孔子在删定《诗经》时将其放在《诗经》的第一篇。

      这原本是爱情的歌咏,才有为此的缠绵悱恻哀情婉转,凄楚悲凉!描述了一个鸡鸣不已、风雨交加的清晨,妻子突然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的场景。全诗三章叠咏,意犹未尽,如同一位擅长抓拍的摄影家,既没有描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也没有描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而是重点渲染了“既见”时的喜出望外。这一刹那,正是最蕴藉性和最富表现力的瞬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想象出两位主人公见面前的情景:丈夫久别在外,妻子在家中非常思念。尤其是在风雨交加的夜里,思念的同时又加上了几分担心。因为思念所以睡不着,因为睡不着所以窗外的风雨声和报晓的鸡鸣声都听得那样清晰。正当妻子心神不宁的时候,丈夫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一下子所有的思念和担心都消失了。读者甚至可以想象到两人见面之后幸福的拥抱,呢喃的倾诉。

      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王夫之曾经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本诗就是这一观点的完美体现。夫妻久别重逢,自然是再高兴不过的事情,可是诗人却把这重逢的环境安排在一个鸡犬乱叫、风雨交加的清晨,这正是修辞上的反衬之法。诗人还非常讲求炼词申意,每一个词的使用都恰如其分,尤其是叠章易字中所易之字,通过这些字的变换,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不同感受。诗中妻子“既见君子”的心态也渐次有进。“云胡不夷”,以反诘句式,语气热烈,可见她心情很高兴;“云胡不瘳”,讲的是思念成疾,见到丈夫立即大病初愈,这里语气已经加深;待到末章的“云胡不喜”,则可以看见无尽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全诗借描写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早在春秋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出现在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而在稍晚一些的三国时期,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中都曾以牛郎织女为描写对象。在本诗中,诗人着力描写了牛郎织女隔水相望的相思之苦以及他们渴望团圆的愿望,感情描写细腻,艺术手法多样。诗一开篇就通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展现了一个咫尺天涯外的牛郎和一个容貌秀美、身姿绰约的织女。接下来的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则是在描写织女劳动的情景以及她思念丈夫,内心正经历着痛苦的煎熬。最后四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则是诗人对织女与牛郎一水之隔,却只能默默地用眼神传递相思之意的感叹。其中“盈盈”、“脉脉”两个叠词的使用更是完美地表现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缠绵的感情和不绝的思念,全诗字句行云流水,语意委婉哀愁,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佳作。

      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情感,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曹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主要特点。钟嵘《诗品》谓之:“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短歌行》气魄雄伟,想象丰富,古朴自然,慷慨悲凉,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植的《白马篇》。在这篇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中,诗人努力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写《饮酒》组诗共20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的心境。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则在告诉世人只要“心远”,无论身处何地都会达到心灵的宁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诗人在采菊时无意中望见庐山,境与意会,情与景和,物我两忘。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为历代的文人墨客所推崇。

      王勃的这首赠别诗,与一般送别诗迥然不同的是,它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先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接着对友人进行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之后进一步宽慰友人,使对方不致因和挚友分别而感到孤凄。虽然天各一方,只要朋友知心,保持着真挚的友情,就好像近在咫尺。这就使人心胸开阔,一扫忧愁悲苦的离情别绪。最后劝慰友人不要作儿女之态,语壮而情深,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襟。全诗情调高昂,气象开阔,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一种清新气息。这种精神发展下去便直接影响了“盛唐气象”的产生。

      这首诗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的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吊古伤今表现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读来感觉苍凉无限。后两句更瞩目于广阔的空间,想天地苍茫,岁月悠悠,知音何在?谁又能赏识和重用自己?于是,生不逢时的感伤,仕途失意的郁闷,才略难施的悲愤,知音难遇的寂寥,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孤高自许的心性,历史兴亡的反思,顿时凝结为满腔的怨恨,集中从后两句诗中喷涌而出。“独怆然而涕下”一个“独”字承上启下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此诗慷慨悲凉、境界宏大,它用的散文句式,对后来的自由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陈子昂在右拾遗任上的时候,曾经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案。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人徐元庆的父亲被县尉赵师韫所杀,后来赵师韫回到长安担任了御史。一心为父报仇的徐元庆就更名改姓,混入了长安的驿站之中,趁机杀死了赵师韫。因为这个案子情节离奇,所以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不少人认为徐元庆为父报仇是孝义之举,应当免去他的罪责。陈子昂却上书皇帝说:“徐元庆不经国法,擅自杀人,应当明正典刑,按律处置。然后再大修他的墓,以表彰他孝义的举动,这样于法于理都可以说通。”当时人们都认为陈子昂的建议合理。圣历初年,陈子昂辞官回乡,当地的县令赵简听说陈家富有,就构陷陈子昂犯法。陈家为了避祸给赵简送去了二十万缗,赵简嫌陈家给的好处太少,就把陈子昂投入监狱。陈子昂愤懑不已,最后病死于狱中,一说是权臣武之思指使赵简。一代诗人就这样死在了贪官污吏的手中。

      诗人成就的大小与其诗歌的产量没有必然的联系,张若虚的作品虽然仅有两首被《全唐诗》收录,但这首《春江花月夜》却被世人称为“孤篇盖全唐”,一举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风格艳丽柔靡。张若虚化腐朽为神奇,写成千古不朽的旷世之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来写,重点就是“月”。从月开始,以月收结。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诗人首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恬静、明净的画卷:一个春风轻拂的月夜,诗人独伫江边,看到滔滔江水奔向天际,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轮明月在潮水中出现。江面上弥漫着一片波光,皎洁的月光照在开满花儿的林子上就像是闪烁着晶莹的雪珠。空中好像有银白色的霜在暗暗地流动,白天看起来很白的沙石在这银色的月光下也看不见了,江天一色,没有一丝杂色。看到这样的美景,不禁触发了诗人对宇宙的思考。不知道谁是这江边第一个见到月光的人,也不知道这江上的明月哪一年第一次照到了人的身上。人生短暂,人类一代代繁衍下去,只有那月亮还像原来一样皎洁,温柔。诗人感到月亮也是有生命的,它年年月月每到夜晚就会出现是不是在等待什么人呢?

      诗人从眼前的景象超脱到无限的宇宙与人生的思考上来,但是并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因为人生是有限的,怎比得上那年年岁岁一个样的月亮呢。在一番感慨之后诗人的思绪又回落到人世中来,在这样美好的月夜里,不知道有多少离人思妇沉浸在相思当中。游子乘舟远行,留给岸上送别人的是长长的牵挂和无限的惆怅。此刻无论是天涯的游子还是闺中的思妇肯定都在凝望着这明月,思念着远方的那一位。游子看着令人怜爱的月亮在天空中慢慢移动,便期望它能够照到佳人的梳妆台上。思念就像那玉户帘中的月光一样,怎么也卷不起来。诗人突发奇想,希望自己能跟随着月光回到佳人的身边。诗人很快便从这浪漫的幻想中脱身而出,两人阻隔太远,便是有鸿雁和鱼龙来送信也送不到。诗人的思绪再一次回到现实,想起自己和那位佳人还是像碣石和潇湘二江一样天各一方。

      在诗中不难看到“江”和“月”这两个意象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意象,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而迷离跌宕的春江夜月图。诗中贯穿着一种强烈的宇宙意识,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拓展境界。时间上追溯宇宙的起源,从而引发对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感慨;空间上利用想象幻化了诗人与佳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希望自己能跟随着月光回到佳人身旁。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诗歌思想的深度,拓展了情感表现的空间。闻一多评论说:“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的确,这种气度,这种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是只有盛唐才能产生的。诗人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迎来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峰,它是一座里程碑,是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

      这是一首抒发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阔大,感情深挚,意境幽远含蓄。全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却自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令人回味无穷。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觉长夜漫漫。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洒遍天涯的月光啊,我有满腔的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诗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张九龄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后,玄宗依然记得张九龄这位刚正不阿,气度不凡的宰相。每当大臣向他推荐人才时,玄宗都会问一句:“这个人的气度比张九龄如何?”因为张九龄是曲江人,玄宗皇帝的问话很快就衍生出了“曲江风度”这个成语,用以形容张九龄渊博大气、正直无私的风骨气度。

      这首诗着重描写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抱负,景色描写得波澜壮阔,气势雄浑,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的“白日依山尽”写的是远景,“黄河入海流”写的是近景,由于有了“山”和“海”的远近对比,诗中的景色显得更加壮阔,气势磅礴。此处诗人运用质朴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地将眼中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后两句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写出了诗人一种探求的愿望,其中一个“穷”字当为全诗的诗眼。诗人平视,则见日没西山,一片残阳余晖;俯视,则见黄河回折入海,一曲奔腾乐章。而若想望到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就要“更上一层楼”,展现一副男儿胸襟!末尾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有新意,出人意外,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自然紧密,展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情怀。

      鹳雀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的西南,楼体壮观,气势雄伟,所以历代文人雅士很多都来到鹳雀楼登高远望,作诗以记。根据北宋政治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其中唐代诗人李益、王之涣、畅当的三首诗最为脍炙人口。李益(748~825)是唐朝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风豪放明快;畅当也是大历年间的诗人,以才情卓异著称。他们两人作为晚王之涣一代的诗人,都曾以《登鹳雀楼》为题目作诗,其中李益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畅当所作是和王之涣一样的五言绝句。后人评价这三首诗时,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境最为深远而列其为第一。畅当的诗境壮阔而列为第二。这样三首《登鹳雀楼》就有了“王一畅二李三”的排名,成为诗坛的一段千古佳话。

      本诗中诗人首先概括地描绘出凉州的苍凉景象: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场景苍茫、壮阔而又悲凉。当此之际,忽闻羌笛所吹《折杨柳》曲,边塞将士的哀怨也随之而出。羌笛明“怨”杨柳,实则表达出诗人对朝廷不关心戍边将士的批评。全诗格调沉郁苍凉,意境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诗的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更是呼之欲出。全诗无一句说思家怀乡,而思乡之情却跃然纸上,诗意如此委婉深厚,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唐人薛用弱的传奇小说《集异记》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旗亭”故事。唐朝开元年间,王之涣将王昌龄、高适两位边塞诗人引为知己,三人关系相当不错。可这三人同为恃才傲物的文人墨客,都觉得自己的诗才是一时佳作,三人谁也不服谁。一年冬天,三位诗人相约来到旗亭饮酒。当时正有几个歌妓也在旗亭饮宴,一时间乐曲不断,唱得都是时下流行的诗词。三个人听得有趣,就相约打赌说:“我们就以这些歌妓演唱的诗词来比赛谁诗名最盛。”话音刚落,就有一位歌妓打着节拍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大作《芙蓉楼送辛渐》。没过多久,另外一位歌妓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两位歌妓唱罢,还是没有唱到王之涣的诗,王、高二人都替王之涣感到尴尬。可王之涣本人却神色自若,他指着歌妓中最美丽的一位姑娘说:“如果这个女子唱得不是我的诗,我就认输,终生不与你们争高低。”话音刚落,那位姑娘就轻展歌喉,只听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正是王之焕的《凉州词》。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相思的五言绝句,全诗的诗眼是一“暮”字,因天近薄暮而使江水迷茫,在迷茫中行进的小船,又使作者联想到身世的飘忽不定,更增加惆怅。日暮给了诗人愁绪,也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讲了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日暮”和上句的“泊”、“烟”前后呼应,讲述了旅人惆怅的心情——船好不容易停下来了,正是休息解乏的时候,谁知道望着舱外烟笼沙洲,日暮将近的景色,那淡淡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接下去的两句对仗写景,借景而显愁,其中“低”和“旷”相互映衬,“树”与“月”互相依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色显示出了一种内敛、细致、精巧的艺术之美。

      孟浩然年轻的时候一直隐居在家乡的鹿门山中,以青山流水为伴,以作诗弄文为乐。在孟浩然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他突然前往长安游学。他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作诗,结果诗成之后,满座赞叹,孟浩然的大名也传遍了长安城。一次,孟浩然到王维的官署做客,正赶上来视察工作的唐玄宗李隆基。一位是田园诗人,一位是当今皇帝,两人相见甚欢,玄宗还让孟浩然多背诵几首他写的诗词。孟浩然随口就念出了一句“不才明主弃”。这下玄宗可不高兴了,他冷着脸讽刺孟浩然说:“以前是你自己不想出仕为官,我何尝抛弃你了,你怎么能作这种诗来污蔑我呢?”就这样,大好前途就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诗而耽误了,孟浩然只好悻悻然地返回了襄阳。

      本篇是盛唐边塞诗中的名篇,全诗写得豁达豪放,结尾一句更是透露出一份慷慨、乐观的沙场豪情。全诗开篇处,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和铿锵激越的文字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突然间挥毫写下了第一笔。通过“美酒”、“夜光杯”展现出了一个酒香四溢的盛大宴会。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则描写出了将士们正在“欲饮”未得之时,乐队突然弹起了琵琶,那急促欢快的旋律仿佛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的是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兴高采烈,互相劝酒,一个个都喝得有些微醺。刚刚有人想放下酒杯,就有人高声叫道:“几杯酒怕什么,不就是一场烂醉吗?我们为国效力沙场,九死一生,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难道还怕这区区的薄酒吗?”醉卧沙场的豪情在此刻尽显无疑,而这正是唐朝边塞诗豪放、开朗、乐观的特色。

      王翰少年时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进士及第后依然不改浪子本色,以嬉戏饮酒为乐。当时的并州长史张嘉贞爱惜王翰的才华,对他非常宽厚。少年得志的王翰非常感激这位伯乐,不但亲笔写下了乐词,还在宴会上自唱自舞。后来张嘉贞入朝为官,张说出任并州长史,这位新任长史同样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尤其重视善于诗词的文人墨客。在张说的举荐下,王翰也入朝担任了秘书正字的职务,后又升任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王翰家境殷实,他不但“广蓄家妓”,而且对人“目使颐令,自视王侯”,这就招来了不少人的嫉恨。张说罢官后,王翰便被排挤出朝廷,相继担任了汝州长史、仙州别驾等职。虽然经历了这样的坎坷,可政治敏感度不高的王翰到任仙州后,依然“与才士豪侠饮乐游,伐鼓穷欢。”于是,王翰又被贬为道州司马,后未至道州而病死于途中。

      《出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开篇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述了明月依旧,边关依旧,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的情形,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秦月”和“汉关”互相对仗,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浑苍凉之气充溢全篇。继而诗人由士卒不能生还的悲剧写到对“龙城飞将”的期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同时这两句诗也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全诗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的著名诗人。因为诗名在外,加上他本人豪放豁达,所以他与孟浩然、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常建等人都结为了莫逆之交。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北游襄阳,就专门拜访了著名诗人孟浩然。当时孟浩然正患有疽病,按照医生的叮嘱不能喝酒。可久别重逢,两个好酒如命的诗人怎能不饮酒助兴?一场推杯换盏下来,孟浩然的病情加重复发,竟因此而死,这也让王昌龄追悔不已。不过王昌龄本人的结局也颇令人惋惜。根据元代人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的记载:王昌龄辞官后,迁到了亳州居住。亳州刺史阎丘晓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找借口害死了王昌龄。后来,河南节度使张镐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抓住了阎丘晓,将其处死,算是给冤死的王昌龄报了仇。

      这是一首记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此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想。“单车”、“征蓬”、“归雁”,使人油然而生一股孤寂之感。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这首诗虽是记行,但或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表达诗人的安适情绪,归隐心境。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用精致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了雨后山村的自然美景,宛如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水画卷。一个“空”字,渲染出了山村天高云淡,万物空灵的意境。接下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着力刻画出了山雨初停的景色:那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一首欢乐的乐章。这里的“照”与“流”两个字,一静一动,互相衬托,仿佛使人置身于雨后的自然之中,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采用了“声在人先”的写法。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在竹林的深处,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这一阵喧闹竟打破了宁静的夜空;同时,水面也传来了莲叶波动的声音,那是渔船顺流而下,做着捕鱼前的准备。通过这些动人的细节,可以发现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发自内心的喜爱。结尾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更是诗人有感而发的心里话。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诗人愿意留下来,在宁静的生活中享受有限的光阴。

      王维是一个重情重义,忠孝两全的诗人。母亲去世时,王维悲痛欲绝,《书》上说他“柴毁骨立”,可见他对亡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后来王维唯一的弟弟王缙出任蜀州刺史,当时的蜀州地处偏远,王维不愿让弟弟孤身远行,就给皇帝上表说:“我弟弟和我相比有五大优点,现在他出任远方,我却恬居高位,这让我心中不安。希望陛下把我的弟弟调回京城任职,而我本人愿意弃官不做,归隐田园。”按说王维这种私心应该受到其他官员的弹劾,可世人感动于他的兄弟之情,都很理解他的行为。

      这首诗以优美的神话传说、壮丽的江天景色写尽了诗人吊古怀今之情。开头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讲述了诗人因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却已驾鹤而去,杳无踪迹。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之间的落差,让诗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接下来的三四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写的是诗人心中的感慨,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不停地在诗人眼前回放,但毕竟已经物在人非、鹤去楼空。再下来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精致描写。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将前面营造的气氛突然一转,仿佛诗人通过江上的迷雾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无尽寂寞顿时化成了满腹的乡愁。全诗的诗眼尽在一个“愁”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难怪南宋文学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元代人辛文房在他的《唐才子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诗圣李白曾经登上黄鹤楼,望着眼前的美景,诗圣本打算慷慨赋诗,可突然见到了镌刻在楼上的崔颢版《黄鹤楼》。一向恃才傲物的李白也慨然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放弃了赋诗黄鹤楼的打算。

      《将进酒》一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天宝十一年(752),对政治前途失意的李白这时已经离开长安,漫游天下。在嵩山颍阳元丹丘的家中,李白与好友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将进酒》。诗一开始就从广袤的空间和转瞬即逝的时间上展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写景起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景是黄河之水滔滔东去,虚景则是“到海不复回”的想象。这种由天倾海的壮观景象被诗人在广袤的空间里极力夸张,水的流逝引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依然由“君不见”起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岁月流逝是何等的迅速,人生苦短的悲哀跃然纸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岁月太无情,人生真苦短,及时行乐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刚才还在说“明镜悲白发”,现在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人生得意”了呢?其实“悲”所体现的是大众的心理,“人生得意”恰是诗人的风骨使然,历经了多少人生挫折的李白早已超脱了大众的“渺小”的“悲”,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高歌人生得意,开怀痛饮,不可辜负这“金樽对月”的美好时光,才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对“人生得意”的承接,只有如此,方见得诗人高歌“人生得意”,何等痛快,何等淋漓。酒逢知己的豪情被诗人发挥到了极致,引出了下文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由“岑夫子,丹丘生”开始,诗人的情绪显得异常激昂。刚才那畅快淋漓的曲调不见了,接踵而来的是急促激越的曲调,失意的人生悲歌终于拉开了序幕。“钟鼓馔玉何足贵”,诗人蔑视权贵,富贵荣华并非诗人的追求,一腔抱负的施展才是诗人的目的。可惜苍天不能随人愿,当年还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人而今饱尝志向不能实现之痛苦。在现实中这种痛苦时刻困扰着诗人,“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有在最后才能摆脱这样的痛苦,激愤之情终于喷薄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纵观今古,得出了自己的命运感悟,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愤慨和蔑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当年的曹植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借酒消愁,诗人李白在借酒消愁的同时,更进了一步,那就是睥睨现实,傲然挺立。虽然谁都知道“万古愁”不可能消除,但是诗人依然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慷慨高歌。这里面或许有些悲愤,但是悲愤中显示的是诗人无比豪迈、无比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豪情壮志可以横扫一切烦恼与忧愁!宋人严羽评价李白这首诗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天宝初年(742),李白来到长安游历,爱才的唐玄宗不但亲自召见了李白,还把李白留在翰林院,专门给自己起草诏书。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想让李白填上新词。太监们找遍了翰林院和李白的住所,最后才在长安的酒坊里找到了烂醉如泥的李白。来不及和这位诗人细说,太监们就七手八脚把李白抬到了宫里。经过清水洗面,李白才知道皇帝找自己来填词,他一眼看到身边有个年老的太监,就伸长了腿,朝着老太监说:“帮我把靴子脱下来!”这个老太监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最宠信的高力士。高力士见李白这个小翰林居然敢让自己为他脱靴,当场就气得七窍生烟。可看着正在兴头上的玄宗,高力士只好给李白脱了靴子。此后,怀恨在心的高力士向杨贵妃说李白的坏话,说李白诗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是把杨贵妃比作了汉朝行为放荡的妃子赵飞燕。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就向玄宗大吹枕边风,李白最终被排挤出了长安。

      乐府《杂曲歌辞》有“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这两首诗同咏相思之苦,虽非同时之作,但编选者大多还是把它们排在一起。第一首的特点用象征手法,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感情。如描写秋虫啼号,秋霜清寒,孤灯不明,长天冥冥,绿水滔滔,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突出了相思之苦。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虽悲恸,却无萎靡之态。第二首虽也有情景结合的描写,但更多的是直接描写思妇的形象,如写思妇弹琴鼓瑟,借曲传情,直抒胸臆。特别是“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写出了思妇深恐容颜衰老,美人迟暮,把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因为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得罪了杨贵妃,最终只好辞官不做,携带着玄宗赏赐的金银珠宝畅游天下。李白从长安出发,取道洛阳,和他神交已久的诗人杜甫见了面。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两个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相见甚欢,他们一起沿着黄河漫游,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久,两人游历到了河南开封。在这里,他们又遇到了诗人高适,三人把酒言欢,其乐融融。一天,李、杜、高三人带着美酒来到开封城东的梁园游览。一番畅饮过后,三人诗兴大发,杜甫写下了《遣怀》,高适写下了《古大梁行》,而李白则在墙上写下了著名的《梁父吟》。三人完成各自的大作后,扬长而去。他们走后不久,武则天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小姐正好路过梁园。宗小姐看见了李白的大作,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僧人要擦掉墙上的字迹,宗氏就花千金买下了整面墙壁,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佳话——“千金买壁”。当时李白刚刚丧偶不久,杜、高二人听说此事后,就到宗府为李白求亲,最终李白和宗小姐喜结良缘。

      《行路难》本是乐府旧题,多写世路艰难与别离伤感。第一首《行路难》首先通过对珍馐美酒,食不下咽,拔剑而起,四顾茫然的动作刻画,烘托表现李白内心的苦闷与茫然,接着通过黄河冰塞、太行雪满表现世路的坎坷艰难。奸邪当道,清缨无路,胸中块垒,拔剑难平!茫茫此心,岂是酒馔所能慰藉?之后的一场美梦恰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最后,适应着诗情的迅速激化,诗人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的心飞向未来,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实现理想抱负。瑰丽的语言、辽阔的境界、澎湃的激情,体现了李白诗歌所特有的奔放飘逸的风格,展现了豪迈奋发的盛唐精神。

      第二首《行路难》一开头就以奇特的比喻,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羞逐”两句声明自己羞于追随那些腐败的贵族子弟。接着连用冯谖、韩信、贾谊的典故,写自己的不得志。“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的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描绘了他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热情。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只好避居庐山之中。不久,永王李璘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领军队东下,保卫长江。经过浔阳(今属江西)的时候,李璘三次派人请李白出山。李白感其诚意,就来到李璘军中当了一名谋士。可天有不测风云,李璘的哥哥唐肃宗李亨害怕李璘趁乱扩充势力,危及自己的统治,就命令李璘带兵撤回蜀地。李璘拒不从命,肃宗就宣布李璘叛乱,调集大军攻打李璘。很快,李璘战败被杀,所有在他麾下做过事的人都以谋反的罪名被抓了起来,李白也被关进了监狱,还被定成了死罪。当初李白游历并州的时候,曾经结识了一个叫郭子仪的军官。李白觉得郭子仪是个壮士,就帮了他不少的忙。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已经是唐军中的大将。为了报答李白的知遇之恩,郭子仪就向肃宗求情,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官职来交换李白的性命。最终,肃宗赦免了李白,将他流放到了夜郎(今属贵州)。

      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他为李云饯别而写成此诗。作为一首离别诗,全诗构思新颖,以写愁绪抒发愤懑开头,以秋景点题,格调慷慨悲凉,虽有无限哀伤苦闷,却并不消极无力,感情沉郁奔放,跌宕起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接下来的四句赞美了李云的文章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洁志向。全诗末尾四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散发弄扁舟”,而不与浊世同污。全诗起伏跌宕,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宝应元年(762),李白去世,享年62岁。然而,李白的死亡原因一直颇有争议,历史上曾有病死、醉死和溺死三种说法。按照《旧唐书》的记载,李白晚年依附在当涂令李阳冰家中,后来唐代宗即位,准备召李白任左拾遗,而李白已经病死,这是病死说的史料依据。而《书》则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这是醉死说的史料依据。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则记载:“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这又支持了所谓的溺死说。李白的死因究竟为何,已经成了一段历史谜团。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天宝十一年(752),岑参和大诗人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五人登上了慈恩寺塔(今陕西西安大雁塔)。诗人相会自然少不了吟诗作对,几个人纷纷写下自己的诗作。岑参在这五人中年纪最轻,由于他经历了多年边塞生活,他的诗作雄浑豪放,别具一格。最后,杜甫的《诸公登慈恩寺塔》被众人评为第一,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被评为第二,大雁塔咏诗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令人津津乐道的盛事。

      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杜甫开始游历天下。在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时候,杜甫写下了三首《望岳》诗,分别吟咏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这一首就是望东岳泰山所作。作为现存最早的杜甫诗作,全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青年人蓬勃向上的朝气,词句间气势磅礴,情调高昂,风格明快,具有诗人早期诗歌开朗豪放的特色。第一句“岱宗夫如何?”写诗人刚见到巍峨耸立的泰山时,那种喜不自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惊叹仰慕之情,传神之极。“夫”字在古文中通常用于句首作为语气助词,诗人在本诗中却把它融入诗句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的“齐鲁青未了”一句,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地形容泰山之高,而是通过远近距离来衬托泰山之高,可以想象一下——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那泰山高到了何等的地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仔细的观望,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随之荡漾。因为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泰山,甚至感到眼眶都要瞪裂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可见一斑。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而产生了登岳的想法,逼真地描写出了一个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青年诗人形象。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清代诗人浦起龙甚至认为杜甫的诗“当以是为首”。后来,这首《望岳》被后人刻于石上,立于泰山山麓,以纪念杜甫。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历时四年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辗转生活,来到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探访了成都的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不但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所作的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还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诗人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评论,而是采取前半部写景,后半部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引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彩评论,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诗人满腔的激情。这首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专程寻访丞相祠堂的心意,这是全诗的“起”;接下来的三、四两句,承接前句,写尽了祠堂内碧草依依,黄莺初啼的春色,这是全诗的“承”;第五、六句则笔锋一转,开始叙述诗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这是“转”;末尾两句收束全诗,写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悼念和对所有大业未成的英雄人物的追思,这是“合”。在这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畅快,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利用看守的松懈逃出长安,历经千辛万苦赶到了肃宗朝廷所在的凤翔(今陕西风翔)。感于杜甫的忠义,肃宗当即任命他为左拾遗。然而厄运并没有远离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好友、宰相房率军与叛军战于陈陶斜,因为指挥无方,仿效古法用车战,结果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在其他大臣的攻击之下,肃宗罢免了房的宰相之职。杜甫由于敬重房的为人,就上疏为房辩护,希望肃宗不要为了小过罢黜大臣。由于杜甫的言辞过于激烈,肃宗看完他的上疏后勃然大怒,准备将杜甫下狱拷问。幸亏宰相张镐出面营救,杜甫才免于牢狱之灾,心灰意冷的他孤身离开了凤翔,前往鄜州探家。

      杜甫的传世诗作中,写雨的不在少数,而以“喜雨”为题的有四首,唯独这篇“春夜喜雨”最为脍炙人口。诗人当时居住在成都的浣花草堂。在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后,诗人的生活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暂时得到了安定,面对天府之国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二字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在诗人的眼中,这场夜雨并不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下的,而是因为春天来了,万物等待滋润,这雨似乎明白了万物的心思悄然而至,它的到来极富人情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是和煦的,这场雨随风而来,诗人用了一个“潜”字,好像这雨不愿意去惊扰睡梦中的人们,不愿意惊扰刚刚苏醒的万物。另一个“细”字,则将春雨轻柔而下的状态概括得细致入微。“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听着雨声,情不自禁地打开屋门向外看去,浣花草堂之外因为雨的缘故,阴云密布,细雨绵绵,一切都被这雨遮掩起来,连门前的小径也难以分辨。唯一例外的是在远处还有那一点红光,摇摇曳曳,这是什么呢?原来那江上渔船的灯火依然刺破了雨的迷雾,独自摇曳着。这是多么迷人的雨夜郊外景象,雨是这个夜晚独一无二的主角,其他的都是陪衬。诗人作为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凭着那颗恬然的心在和雨互动,其余的四肢百骸都融入到了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城中已经开放的花儿们一定会饱受雨水的滋润,生机勃然,鲜红欲滴了。“红湿”二字说明了雨的滋润程度,一个“重”字更将雨后春意的盎然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通篇写景却处处含情,通篇都是诗人的所闻所见,但是丝毫没有将这首诗的主角“雨”的形象减弱。因为雨才有了诗人心中的“喜”,喜悦隐藏在雨的背后呼之欲出,诗人具有何等的匠心呀!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颠沛流离的杜甫一家终于来到了成都。一开始,杜甫一家寄居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寺,靠着“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为生。第二年春天,杜甫在距离草堂寺不远的浣花溪边修筑了一间草堂,自食其力,以耕种为生。同年十二月,杜甫的好友严武出任东西两川节度使,他不但在经济上资助杜甫,还与杜甫作诗唱和,交往得非常愉快。上元三年(762),严武被召入朝为官,杜甫也只得带着家属从成都迁往了梓州,准备奔赴洛阳。广德元年(763),严武再次入蜀担任节度使,喜出望外的杜甫也赶快回到了成都与老友见面。杜甫刚一回到成都,严武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是杜甫一生中得到的最高官阶(从六品上)。

      这首诗是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率领全家离开成都时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半生漂泊的情怀。诗的前半部分描绘江上夜景,诗的后半部分尽情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情因景生,气势夺人心魄。

      诗的前半部分着力渲染诗人“旅夜”时所看到的景色,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暗夜的江边,一只竖着桅杆的小舟孤独地停泊着。此时诗人刚刚被迫离开成都的草堂,好友故去,梁园不在,处在这种凄凉孤独之境,诗人这才有感而生,将满腔情感寄托在景色之中,通过写景展示自己的境况和情怀。第三、四句写远景:原野空旷,天边的星星仿佛垂到了地面上;江水湍急奔流,倒映的月光在波浪中摇曳。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诗的后半部分侧重于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第五、六句中诗人自问自己的那些薄名,哪里是因为自己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两句隐隐透露出了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末尾两句中诗人以天地间的一只沙鸥自喻,水天空阔,江山如昔,却容不得诗人一生,以致于人如沙鸥,飘零江湖。这一句借景抒情,将诗人心中的悲愤表达到了极致,真是一字一泪,感同身受。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担任过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武则天圣历元年(698),杜审言因为犯法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不久,他又遭人陷害,被关入狱中。杜审言的儿子杜并当时年仅16岁,听说父亲被人陷害下狱,就打算为父报仇,孤身前往刺杀仇人,结果被人所杀。武则天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感叹,不但召见了杜审言,还授予了他著作佐郎的职务。杜审言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他的文才在初唐时享有盛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等人并称“文章四友”。杜甫对自己祖父的诗文也非常推崇,把从杜审言开始的诗风视为杜氏的传统,曾对自己的儿子说:“诗是吾家事。”在杜甫的一些五言律诗中,也能看到杜审言的风格。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夔州时所作,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整整四年了,但是地方藩镇为了争夺地盘仍然彼此攻伐,人民的生活依旧痛苦不堪。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56岁的老人了,他目睹时代的苦难,再回想自己坎坷的经历和艰辛的生活,心中百感交集,奋笔写下了这首慷慨悲壮,被后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开头两句从细处选择六组景物:凄紧的秋风、高远的青天、悲凉的猿声、清凉的江水、白如玉的沙滩、回旋低飞的群鸟,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冷清凄凉、孤独寂寞的江边画面,不但写尽了诗人登高俯仰的所见所闻,而且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第三、四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景色,落叶无边而下,江水奔腾不息,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从“萧萧”和“滚滚”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胸中壮志难酬的苦痛。第五、六句将前四句蕴含的感情进一步爆发,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同时对沦落他乡不胜感伤。最后两句中,诗人坦言了自己白发日多,疾病缠身的境遇,给全诗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

      永泰元年(765),严武病死,杜甫在成都无所依靠,只好携家沿岷江东下。大历元年(766),杜甫一家来到了夔州白帝城居住。当时的夔州都督柏茂琳是严武的老部下,他对杜甫颇为照顾,不时派人送来些禄米瓜菜。杜甫也在夔州买下了几十亩果园,生活有了起色。大历五年(770),杜甫带着全家人沿湘江而上,准备去郴州投奔舅父崔伟。船行至耒阳方田驿时,正赶上湘水泛滥,船只无法前行,杜甫和全家人在船上饿了整整五天。耒阳县令听说了这件事,派人给杜甫一家送去了酒肉,诗人这才没有饿死舟上。前行无路,杜甫只好乘舟返回潭州,然后再前往襄阳。当年冬天,贫病交加的杜甫写成了一首《风疾舟中伏枕抒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这也成了杜甫的绝笔之作。诗成后不久,杜甫就死于船上,家人把他就近安葬在了岳阳。四十多年后,杜甫的孙子杜嗣叶才将他的灵柩启回河南偃师安葬。

      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湘楚之时,写一位行途上的旅客,在日暮天寒之时顶风冒雪寻找投宿的情景。全诗用凝炼的笔法,通过寥寥二十字描画出一幅寒山夜宿图。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写成,首句写诗人在傍晚的山路上艰难行进时的感受,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的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的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可谓诗中有画,画外有情。

      诗的开端,用“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路远途长的画面。透过一个“远”字,读者自然可以想见到诗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那份孤寂和劳顿以及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诗人,沿着蜿蜒的山路投向了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描述。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人家以后的事情,镜头也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一“闻”一“吠”两动词前后呼应,又生动表现出行人感到归宿有望的喜悦。并且这两字又照应了第四句,才引出了“风雪夜归人”。至此景已尽,而意却无穷。

      刘长卿半生坎坷,两次被贬,这和他狂狷刚烈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当时,人们将他和同时代的诗人钱起、郎士元、李嘉佑并称为“钱郎刘李”。李嘉佑是天宝年间的进士,以诗才著称,是大历十才子中的人物;郎士元同样是天宝年间的进士,擅长五言律诗。和这样两位诗人并称,一般人想来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可刘长卿却狂言道:“今人称前人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佑、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按照刘大诗人的意思,沈期、宋之问、王维、杜甫这样的诗人和自己并称也就罢了,区区郎士元、李嘉佑哪里有资格和自己并称。刘长卿的狂傲由此可见一斑。

      《枫桥夜泊》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边静夜的景致,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怀。诗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就营造出了一个凄冷孤寂的秋夜的惨淡景象。诗人身处孤舟,夜幕已经降下,忽然耳边响起了一阵乌鸦的啼叫声,这宿巢的乌鸦不知是受了什么惊吓,突然叫了起来,一下子打破了夜的沉寂。寒霜业已降下,寒气阵阵袭人。这样的景象和突如其来的声响,使得整个环境越发显得空旷、凄凉和悲楚。

      “江枫渔火对愁眠”,接下来,诗人将目光从远处渐渐收回,自己也回到船舱里,试图进入梦乡,却无法入眠,这是为什么呢?面对江边鲜红的枫叶,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这渔火、江枫构成了一幅绝佳的秋景图。无奈诗人的心绪不佳,对此美景却无心消受,在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了另一番滋味,枫叶成了秋重霜浓的一种象征,而渔火星星点点,闪烁不定,透露出的却是渔家冷落孤寂、漂泊不定的生活实际。“春女思,秋士悲”,面对此景此情,诗人的情绪一下子坏到了极点,在船舱中黯然神伤,更不要说安眠了。“对愁眠”三个字将诗人所处之地、所对之景而产生的满腹惆怅,准确地表达了出来,真可谓洒脱自然,不事雕琢。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刚才那种似乎已经凝固了的孤苦寂寞的环境一下子被打破了。原本身处极度枯寂静谧的环境中的愁苦难眠的诗人,将这远处来的夜半钟声听得非常清晰。尤其是这个“到”字,说明了这钟声是从远处的寒山寺徐徐传来的,诗人听得是那么的专注。这钟声一下子敲在诗人的心坎上,无形中将诗人的孤寂推到了极致,将整首诗所营造的感情氛围也推到了高潮。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古寺、钟声等众多独特的景色,都毫无痕迹地融入到了个人感情中,而诗人的感情也在随着景物的推移转变不断变化,使得诗的感染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首诗是德宗建中二年(781),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首句从眼前的幽草起笔,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自甘寂寞的风格,自然而然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体现出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独”字亦可作“独自”解——诗人徘徊于涧边,无他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玩赏花草,透露出孤独彷徨的心绪。次句写黄鹂之声却隐黄鹂之形于深林之中,正可谓“只闻其声,未见其形”。首句写静,次句写动;首句写近,次句写远;首句写幽草,次句写黄鹂;首句写视觉,次句写听觉——此二句可谓相得益彰,天衣无缝。第三句点明季节,“春潮带雨”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使人不仅仿佛看到了湍急的河水,还似乎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以及流水回旋冲击河岸的声音,甚至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触到了湿润的空气。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整个动静相谐的画面中插入一叶小舟,它无人驾驭,悠然漂泊于郊野渡口,是自在?还是寂寞?整幅画卷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全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形象丰富优美,组成了一幅意境淡雅的风景画。关于《滁州西涧》的诗意历来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此诗止于写景,而有人认为韦应物以幽草自比,“野渡无人舟自横”蕴涵了诗人不得其用的无奈。全诗共二十八字,其中蕴涵无穷滋味,谁又能说得尽呢?

      韦应物出身望族,少年时曾为玄宗侍卫,他凭恃玄宗恩宠,放浪形骸,不可一世。当时的韦应物不仅目不识丁,而且酗酒滥赌,窃玉偷香,可谓无恶不作。但随后不久,韦应物失去了靠山,一度“憔悴被人欺”,从此只好折节读书。应该说,这段学习生涯对韦应物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再为宦之后,不再是一个轻薄浪子,而是完全成为了一个宁静淡泊的士人。

      孟郊诗风峭硬,多写穷愁,但其作品中最为世人称道的却是这首歌颂母爱的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句通过“线”和“衣”的关系和把“母”和“子”联系在一起。这不仅象征着伟大的母爱给儿子带来温暖,还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

      在这首《游子吟》中,慈母以丝线缝衣,也象征着不管游子身在何处,身上承载的都是母亲不尽的思念。以下两句是描写的进一步细化,“密密缝”三字一方面以小见大,通过行针之细密,反映出慈母深切的爱子之心;另一方面也通过写“丝线”的交织繁复,比喻母亲的“思虑”无微不至。而“意恐迟迟归”正点出了母亲之“思”的核心,使外在的动作延伸到内在的心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是基于以上情境所抒发的感慨。诗人以“寸草”喻游子,以“春晖”喻母爱。儿子在母亲的关爱下一点点长大成人,无日不享受着母亲的关怀和温暖,纵然有感恩思报之心,但这又怎能抵得过母亲那博大的母爱呢?最后两句诗同时采用了比喻、双关和设问三种修辞方法,却无一丝雕琢的痕迹,感情真挚,不愧为千古名句。

      按照《全唐诗》的记载,孟郊少年时隐居在嵩山之中,并不以出仕为念。因为他生性耿直,所以少有朋友,山中的生活过得清苦无比。后来,孟郊结识了大文学家韩愈,两人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在韩愈的开导下,孟郊在50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出任溧阳尉。此时的孟郊整日流连于山水之间,以吟诗作对打发时间,政务多有荒废。为了不至于耽误地方事务,孟郊将自己的俸禄拿出一半,专门请上级派来了一位代理官员处理政事,他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中去。

      诗题是《节妇吟》,女主人公之所以能冠以“节”字,就体现于她能在顺乎人情的情况下不失节操,而这种品德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知”字说明“君”明知自己是有夫之妇,却还要对自己赠珠挑逗。但是妾并未立即拒绝,而是“感君缠绵意”,并把明珠系在自己身穿的红罗短衣上。以下四句诗意也随之一转。高楼连帝苑而起,丈夫在明光殿里执戟,意在说明妾家不是小户人家。我知君的用心虽明如日月,但我已和丈夫誓同生死。这层既申明道义,也为拒收所赠重礼铺平道路。在这里,“高楼连苑”和“执戟良人”比喻朝廷厚待自己,而自己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不会有非分之想,不会有越礼的行为。“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两句为第三层。至此,女主人公解下双明珠掷还与“君”,同时她又酬以“双泪”,依依不舍地发出“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叹息,全诗语带双关,语言十分得体。

      这首《节妇吟》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个李师道是何许人也呢?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愈发明显,其中缁青从高丽人李正己受封节度使,到李正己的孙子李师道自立为平卢缁青节度使,前后已历三代。李师道对朝廷外表恭顺,从皇帝那里骗来了检校司空的职衔,私下里却在蓄养死士,操练兵马。当时藩镇军阀为了制造对己有利的舆论,纷纷拉拢文人和中央政府官吏。李师道听说了张籍的才名,就派人携带重金拜访张籍。张籍和他的老师韩愈一样,都主张武力削藩,自然不愿被李师道收买。可张籍深知李师道心狠手辣,如果严词拒绝他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经过反复思考,张籍写下了这首《节妇吟》寄给了李师道,通过这样一首貌似男女爱情的诗作,最终达到了拒绝其拉拢的目的。

      这首《竹枝词》全篇都是以一名少女为主体进行观察和表述。此诗首句写景,先画出江畔一片杨柳,只见杨柳青青,江水静如明镜。眼前的美景,让人的心境也随之开阔。次句由景及人,少女站在岸边,听见江上传来一名男青年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二句只有短短14个字,却在“写景”这方面交代了季节、天气、景物,在“写人”这方面交代了位置、身份、年龄。有美景,有美人,有动作,有歌声,可谓有声有色,含蓄优美。三、四两句表面上写的是天气。因“晴”、“情”二字谐音,这就成了少女对男子心理的猜度——由于“东边日出西边雨”紧接“踏歌声”三字,故后两句可理解为男子唱歌的举止神态和歌曲的曲调时有变化,导致少女对他“有情”或是“无情”难以判断。整首诗浑然一体,青的树,绿的水,痴情的少女,爽朗的青年,无不历历在目,令人回味无穷。

      元和十年(815),刘禹锡被唐宪宗召回了长安。刘禹锡回京后不久,就到长安的玄都观里看桃花,写下了一首《游玄都观观花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朝中的一些大臣看到了刘禹锡的诗,就向宪宗告状说刘禹锡借诗讽刺朝政。唐宪宗勃然大怒,将刘禹锡贬为了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当时的播州荒无人烟,而刘禹锡的母亲已经年过八旬,需要儿子在身边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远赴播州,老人家的身体又难以支撑。这时,刘禹锡的好友、文学家柳宗元仗义执言,他向朝廷建议让他和刘禹锡对调职务,而让刘禹锡到较近的柳州担任刺史,以便就近照顾母亲。最终,柳、刘二人的友情感动了御史中丞裴度,在他的斡旋下刘禹锡被改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首联不直言悲苦,却从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遭遇。第一句通过“巴山楚水”四字,写出空间的偏远,意在说明自己的贬谪生活是多么凄凉,第二句则通过“二十三年”四字,写出时间的长久,意在说明自己遭受的不公待遇是多么漫长。此二句表面上是愁苦之言,字里行间却都透露着不平之意。颔联分别运用了两个典故,其一用了向秀怀念嵇康而作《思旧赋》之事,作者借此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其二用了王质入山观一局而过百年之事,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多年后返京的隔世之感。刘禹锡不仅将这两个典故运用得十分贴切,而且用“空”和“翻”两个含有否定意味的字,使颔联顺承了首联的不平之气。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千古名句,由于诗人未明确指出句中几个意象究竟比喻什么,所以针对这两句诗的意义,向来存在争论。有人认为“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更多人认为,“千帆”和“万木”比喻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在仕途上,自己虽已是沉没的小船、久病的树木,但自己的理想并没有破灭,它仍然承载于身旁驶过的“千帆”之上,繁盛于前头的茂密的“万木”之中。这两句诗是情绪在压抑之后的飞扬,贬谪后的诗人虽有愁怨,但仍充满希望。

      尾联收束感慨,扣住诗题,在感谢白居易赠诗的同时,表达出诗人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遭遇再多的不幸,只要有理想,有希望,一首诗、一杯酒,都足以让人振奋精神,永不言败。

      前两句诗先以“千山”、“万径”四字展开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青天之上,凌空俯瞰大地,再以“绝”、“灭”二字将这广阔空间中的生气一扫而光——连绵不绝的山中和纵横交错的路上,竟然连一只鸟,一个人都没有。这两句侧面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脑海中呈现出一片凄清冷寂的冰天雪地,在这片土地上,刮着刺骨的北风,飘着纷飞的白雪,到处是一片银妆素裹。沈德潜说其“清峭已绝”,极为恰当。

      后两句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这种对比一方面体现在空间的大小上。将空间类型进行剧烈的转换,这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就有所体现,杜甫更是将其贯穿在自己的大量作品中。而柳宗元无疑继承了这个传统,在后两句诗中,他将前面展开的广阔空间突然收缩到“渔翁”这个小小的点上,利用空间的巨大反差造成了“顿挫”之美。另一方面,这种对比也体现在生气的有无上,在后两句诗中,诗人将一个生命加入到一片毫无生气的自然环境中,突出了渔翁这个形象,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感受。其实,“独钓寒江雪”的情境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更在于其中体现出的不为环境所左右的风标和气骨。由于严寒和风雪,人们或是躲在家中取暖,或是到异地他乡过冬。但这个渔翁不仅仍然孤身在外,而且能悠闲自得地垂钓,其心态之平和,境界之高远,实在令人钦佩。

      很多诗评都认为这个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身的写照,但理解角度却不尽相同。徐增《说唐诗详解》认为此诗之意在于柳宗元虽然为官,却难以施展抱负,“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矣。”吴《唐诗直解》认为此诗之意在于政坛冷寂,正期待“有蓑笠孤舟、寒江独钓者出焉。”不过,更多人认为“独钓寒江雪”表现出的是诗人在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虽然处境孤独,但是仍然顽强不屈、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诗歌的开卷,作者就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玄宗沉迷歌舞美色,荒废朝政,杨氏一门恃宠而骄,终致安史之乱的历史事实。其中包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图,但也给李、杨的爱情悲剧埋下了“长恨”的因由。接下来,诗歌描写了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并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的爱情毁灭。细腻刻画了唐玄宗内心不忍割舍,却又欲救不得的痛苦,马嵬坡的生离死别,自此天人永隔。诗歌被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所笼罩,之后极力铺写的是唐玄宗的“恨”,用凄楚的语调,在四季景物的衬托下,描写了唐玄宗时时刻刻对杨贵妃的追忆,以及流露出来的无穷尽的寂寞悲伤和苍凉伤感的情怀,表达了“长恨”的主题。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写临邛道士为玄宗上天入地寻觅杨妃,并且在缥缈迷离的海上仙山找到了杨妃。在这里杨贵妃已是一个超凡脱俗的美丽女神,但依然含情脉脉,对爱情忠贞,思念在人间的唐玄宗。她不仅托道士带当年的信物给玄宗,并重申昔日的比翼鸟、连理枝的誓言,对应着前面玄宗对她的思念。尤其是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进一步深化、渲染了诗歌“长恨”的主题,李、杨的爱情也得以升华,使读者受到心灵的震撼,留下悠久的回味。

      作为一首极富感染力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诗人通过层层渲染,反复抒情,使诗歌跌宕回环,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婉转动人、深邃丰富,具有独特的魅力。

      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此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行》是白居易元和十一年(816)于江州贬所的作品。和《长恨歌》主要取材历史不同,《琵琶行》取材于现实,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描写了萍水相逢的琵琶女的沦落伤感,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命运,同病相怜,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琵琶行》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写琵琶女的出场。前六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将周遭萧瑟落寞的环境点染出来,给人以空旷、寂寥、失意的感受。同时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接下来是琵琶女的正式出场,通过“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情态传达了她的天涯漂泊之痛。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二部分,主要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并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思想情感。其中对琵琶演奏一段的描写精彩之至,诗人成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表现乐曲旋律的逐层递进,从急骤到轻细,从流利到冷涩,再突然高昂,最后戛然而止,描写了人物感情变化的过程,令人回肠荡气,留下回味的广阔空间。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为第三部分,是琵琶女一吐为快、自述身世。将往昔盛年韶华、锦绣生活的追忆与今朝孤独冷落做对比,表现了身世沦落之悲。由此引发了下面诗人的知音之感。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为第四部分,写诗人感慨自身遭际,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借琵琶女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受到打击、被贬斥的抑郁悲愤之情。

      白居易关心下层百姓生活,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对不幸者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语言身宦海失意的感慨。在艺术上,这首诗歌平仄协调,音节顿挫,间用对偶、顶真修辞格,并运用了通感等手法,将视觉上的体验融入到听觉上的审美感受,使语言优美生动、具有音乐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此诗是作者为了悼念亡妻韦丛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中的“沧海”出自于《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之句。“巫山”出自于宋玉的《高唐赋序》。诗人以“沧海”和“巫山”借指自己和亡妻之间的感情,意即除了亡妻之外,再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让自己感受到这么深沉的爱情了。这两句诗不仅化用典故,而且比喻贴切,意义内敛含蓄,可谓浑然天成。第三句仍采用借喻的手法,以“花丛”指代世间女子。作者徜徉于百花丛中,阅尽天下绝色,在这之后,诗人又是何种感受呢?“懒回顾”三字清楚地体现了诗人的态度:纵然世间有百媚千红,都只是过眼云烟,丝毫不能让自己动心。第四句解释“懒回顾”之因:一方面,是自己勤于修身,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另一方面,他心中始终眷顾的只有亡妻一人,内心深处已容不下别的女子。从修辞上看,此诗一共四句,其中前三句都采取了借喻的修辞方法,贴切生动,匠心独具,造成了婉曲的审美效果。从诗歌结构上看,“沧海”与“巫山”两个意象宏伟开阔,使人仿佛盘旋于九霄之上,俯瞰万物。而其后的“花丛”又深情杳渺,令人回味。这就造成了前后部分的跌宕,使整首作品更具张力。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元稹刚刚进入仕途的时候,为人正直无私,做事也雷厉风行,然而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在一次贬官后发生了改变。一次,回京述职的元稹住在了朝廷的驿馆之中。半夜的时候,一个名叫刘士元的太监也住进了驿馆。在唐代后期,宦官集团的势力极大,上可以废立君王,下可以诛杀宰相,所以刘士元根本没把元稹放在眼里,非逼着元稹将高档的房间让给自己。少年气盛的元稹当场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恼羞成怒的刘士元就带着人在驿馆里到处追打元稹,甚至还用马鞭在元稹的脸上留下了“记号”。朝廷的宰相们知道这件事后高德娱乐,不敢惩治刘士元,反而斥责元稹年少气盛,有失大臣的体统,将他贬到外地当了一个小小的参军。此后元稹行事之风大变,开始讨好宦官集团,后来一路平步青云,被升为中书舍人,还当过三个月的宰相。

    高德娱乐【保藏】古诗典藏100首

      此诗前两句写花的美好姿态。“花枝”与“草蔓”,二者一刚一柔,一高一低,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眼中开”三个字暗示了自己一直在园中停伫,故得以观察到花草从“未开”到“已开”的过程,进而展现出作者的痴心与缠绵。次句写花色,“小白长红”四字是新奇语,本指白花星星点点,红花连绵成丛,将其和后面的“越女腮”连看,可令人产生对美人容貌的联想:一抹腮红之下微露出白皙的肌肤,甚是娇羞妩媚。

      第三句从花开转到花落。日暮之时,花落香消,随风飘零,回想其盛开之际,是何等伤感,“可怜”二字写尽诗人惜花之情,也融入了对自己身世的感伤。作者以“嫣香”借代花草,“嫣”指其态,“香”指其味。诗人还采用通感的手法,以一“落”字,使人们不仅看到了花瓣的飘零,还感受到花草之青春的逝去,芳香的消散。而且,“嫣香”顺承“越女腮”,且适用于女子,故它还将上句“越女”的喻体延续了下来,和末句之“嫁”形成勾连。末句顺流而下,造成两方面的审美效果:从人的角度看,意味着美人迟暮,不用媒妁,已然出嫁;从花的角度看,则意味着落花径自“嫁给”了春风,随它飘去。“不用”二字流露出年华易逝的感叹和身世飘零的无奈。

      全诗前扬后抑,虽写花草,却一直隐含着对美人的比喻。诗中自然地采用了借代、拟人、通感等写作手法,在状物的同时流露出自伤之意,实为佳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先交代场所、时间和主人公,很显然,场所是在洞房,时间是在拜堂成亲后的第二天凌晨,而主人公是一个刚出嫁的新娘。由于全诗都以新娘的口吻在叙述,所以从“昨夜”二字,读者可以体会到新娘对洞房之夜美好的回味。而“停红烛”三字又使读者仿佛看见幽暗朦胧的红色烛光映衬着美丽的凤冠霞帔,新娘娇羞的面庞掩映于其中,分外令人陶醉。天还没亮,新娘就起了床,等待天明好去堂前给公婆行礼问安。那么在这样的时刻,新娘的心情是如何的呢?诗人没有明写,而是在后两句中以一个生动的细节来进行反映:她在梳妆完毕后,低声询问身边的丈夫“画眉深浅入时无?”由“低声”二字,可以想象新娘软语商量的情态。从外部来看,这体现出她的温柔和娇媚;从内部来看,这也反映出她害怕别人听见,害羞和忐忑的心情。那么,新娘为何要征询丈夫关于自己化妆的意见?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希望借得体漂亮的妆饰引起丈夫对她的关注,做个令丈夫满意的好妻子;二是希望能够给公婆一个端庄贤惠的印象,做个好媳妇。中国古代推崇孝道,父母公婆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高于其他任何人的,忤逆父母,被视为大逆不道,所以聪明的媳妇总是拼命讨公婆的欢心,以期得到家庭中的权威人物的认可。这样看来,这个细节虽然只有一问,却以小见大,包含了新娘对幸福婚姻的渴望,对未知生活的担心,以及对丈夫的依恋,心理刻画细腻入微,充满生趣。

      不看诗题,只当此诗表面写的是洞房花烛后新妇的言行,而看了《近试上张水部》的题目之后,一切才豁然明朗:原来这是诗人在临近考试前向张水部投赠的一首诗。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师生等社会关系,乃是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诗人继承了这个文学传统,把自己放在媳妇的位置上,流露出一名应试举子的不安与期待。对于考生来说,考官的态度,如同公婆对媳妇的看法一样,将关系到他的前途和政治命运,如何令考官满意是每个考生最关心的问题。而作为水部郎中的张籍,自然是诗中的新郎,新娘对丈夫的询问,其实是诗人在向张籍提问:“我的文章是否能够得到主考的青睐呢?”这首诗新颖别致,一箭双雕,实为干谒诗中的佳作。

      此诗分为前后两个层次。前两句回忆过去情形:去年的今天,在这个院子里,看到的是一个与桃花相映生辉的美丽女子。“去年今日”是有心语,为何诗人来此的日子正好是“去年今日”?只因“今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在去年的今天,诗人发现了心中的至美,而今年的今天,他也正是专程为寻找这往日的美丽而来。第二句妙绝,若光写桃花,则诗中不见人情;若光写人面,则诗中不见颜色。“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将人与花交织在一起,因为有人,桃花更有生气,因为有花,美人更添娇艳。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从这样的情景中,读者不难感受到当时作者和美人心中荡漾的情意。后两句写到的是眼下的情形:今年又到了这天,这里却是院门紧闭,去年的美人已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是依旧鲜艳的桃花。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是人非的沧桑。这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不同的时间,同一个地点。今日重来,深院桃花仍是旧时模样,但心中最为牵挂的美人却已不在,诗人心中自有无限感慨;第二,不见美人的哀伤。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若以他物写相思,未必有太多哀伤,但诗人以“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乐景作结,对比之下,自己心中的哀伤被放大了许多,使诗意更易动人。

      此诗虽然短小,但婉曲隽永,耐人回味。在内容上,“人面桃花”自此成为人们形容女性美丽容颜的丽词。在结构上,时间轮回,物是人非的写作方法对后来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宋时期,大臣李、扈蒙、李穆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编纂了一本类书《太平广记》,全书共50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其中就有关于崔护这首《题都城南庄》的来龙去脉。按照《太平广记》的记载,落第考生崔护在清明节时独自一人到长安南郊游玩,认识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一年后的清明节,崔护又前往南郊寻访,结果发现姑娘已经病入膏肓。按照姑娘父亲的说法,姑娘自从崔护走后就茶不思饭不想,后来身体越来越差。崔护听说后非常感动,就来到姑娘的窗前失声痛哭。没想到姑娘听到了他的哭声,居然睁开了双眼,再过了几日,姑娘的病竟然完全康复。姑娘的父亲喜出望外,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此诗生动地体现了杜牧写景清丽的特点,首句先用“千里”二字荡开空间,使人仿佛在空中俯瞰江南的自然美景——在美丽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的歌声,到处是相互映衬的绿树与红花,真可谓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转入“人世”,有靠水而建的村庄,有依山而造的城郭,还有酒家前迎风招展的酒旗。在这样一个花红柳绿的春天,村叟在水边垂钓,浣女在河边捣衣说笑,孩子们在山边的城郭下玩耍,而酒家的主人正在热情地款待着他的客人。人世和自然完美融合,营造出美丽的江南风情。

      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首先妙在写景。杜牧笔下的江南佛寺,由于轻烟细雨的笼罩,犹如薄纱遮面的女子,给读者带来了如梦似幻的朦胧美。另外,也应该体味到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讽刺。《南史·郭祖深传》详细记载了南朝修建寺庙的情状:“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南朝统治者修建大量寺庙实属劳民伤财之举,杜牧在描写了多个意象后,单独列出前朝的寺庙进行刻画,强烈突显出了其存在的不合理性。然而在修建了这么多佛寺后,政权终究是灭亡了,只留下这无数的砖石伫立在烟雨之中。究竟国家的安宁、人们的幸福是靠自己还是靠?末句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索空间。

      诗的前两句截取了诗人扬州生活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首句起于“落魄”二字,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并借以说明“载酒行”的原因在于借酒消愁。第二句用了楚灵王好细腰和赵飞燕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的典故,暗示了作者和之间亲密的关系。将两句合看,有酒有色,可见杜牧扬州生活之放荡。

      后两句从具体中抽离出来,抒发感慨,“十年”的时光对诗人来说,并不短暂,在这十年当中,他常置身于烟花柳巷之中,周旋于扬州名妓之间。如今看来,一切繁华皆为南柯一梦。在“十年”和“一觉”的对举中,蕴涵了诗人无尽的感伤:自己的凌云之志、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己的报国之心在十年之后都已烟消云散,梦醒时分,回首往事,自己在这些日子里都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赢得青楼薄幸名”以调侃的语气给出了答案——这十年的光阴,都被耗费在了歌馆妓院之内,但即使是在自己终日揽腰于手、耳鬓厮磨的烟花女子那,“赢得”的却也只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名声。诗人对仕途的失意,对生活的悔恨,通过“赢得”二字,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得深刻且沉痛。

      这四句诗在结构上可谓波澜起伏,首句因有“落魄”两字,调子是压抑的,而次句描写美好的姿态,又搀杂着愉悦的感受,诗情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转折。第三句将自己十年扬州生活归于一梦,是对过去的否定,诗情再次重重跌落,末句照应第二句诗,采用肯定的句式加以自嘲,“赢得”二字又使诗歌结构产生了变化。全诗句句转折却又彼此勾连,不愧为杜牧的重要代表作品。

      据《唐才子传》的记载,太和年间(827~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掌书记,当时的淮南经济发。高德娱乐高德娱乐高德娱乐

    最新标签
    Copyright © 2012-2023 高德娱乐·(中国)官方网站-IOS版/安卓版/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 高德娱乐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