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高德娱乐叶嘉莹访叙录 “古典诗词是维持我平生的气力”

    唐代李白

      今年7月2日,叶嘉莹先生将迎来一百周岁华诞。叶先生曾多次接受本报采访,并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发表多篇文章,她与《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有着深厚而特殊的缘分。为表达对叶先生的敬意和祝愿,本号特从《中华读书报》旧报中录出2003年12月3日发表的这一长篇访谈,与读者分享。访谈者祝晓风时任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和《中华读书报》编辑部主任。

      叶嘉莹教授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休终身教授,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已有将近六十年之久,曾在海内外多所著名学校任教,所著《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其中一部分为在《光明日报》发表的《迦陵随笔》)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来,我等于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个学校,我教三个学校,在北京是三个中学,在台湾是三个大学。”

      中华读书报:今年(2003年)10月5日,您在国家图书馆又为广大读者做了一次讲演。您从70年代末回国,就开始在内地各著名大学、还有其他一些单位讲课或讲演。1987年,您应北京五个文化团体的邀请,在国家教委礼堂讲了一共十次的“唐宋词系列讲座”,曾轰动一时。您那种讲词的方法和风格,令听者耳目一新。在您的生活中,是不是讲课、教学花去了您最多的时间?

      叶嘉莹:我的一生中,在教书,研究,还有诗词创作这三者之中,是教书花去了我最多的时间。我常常说自己天生是教书的。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先后在北京的几所中学教过书,佑贞女中,志成女中,还有华光女中,我都教过。从那时到如今,快六十年了。这些年,我在北京,还常常有我当年教过的学生来看我,她们现在也都有七十多岁了。

      中华读书报: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台湾,您好像也是从中学开始教书的。但在台湾的教学活动,当时也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现在内地学术界对这些还不是十分熟悉。

      叶嘉莹:我是1948年3月结婚,11月就因丈夫赵东荪工作调动,随他去了台湾。1949年12月,我先生就因为“匪谍”的嫌疑被抓。第二年的6月,我在彰化女中也被抓。我因为带着吃奶的孩子,而且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活动,所以不久被放了出来,但却成了一个无家无业、无处可归的人。直到暑假快开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堂兄,他本来在台南一个私立女中教书,后来他找到一个公立中学,待遇更好一点,就辞去了原来教的学校,他问我要不要去那所私立女中,我说好,就带着女儿去台南这个私立女中教书了。那时只求有一个谋生的地方就是了。那会儿不要说书柜书架,什么呀,我连个书桌也没有。

    高德娱乐叶嘉莹访叙录“古典诗词是维持我平生的气力”

      不过,我对于古典文学那是真的有感情,也真的有兴趣。不管那个私立女中的学生程度有多么低,我要讲的时候,一定要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至于他们懂不懂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这不是我对得起对不起学生的事,而是对得起对不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所以那时我生活虽然很艰苦,我还是尽我的力量教书。

      叶嘉莹:四年以后,我先生被放出来,证明我们没有“匪谍”嫌疑。这时,因为一个机会,我和我先生都到了台北二女中教书。到台北之后,就见到原来在北京时我的一些老师、同学。你不是在北京到过我们家,见过我家外院的一排南房吗?当年,有一位许世瑛先生,他是许寿裳先生的儿子。许世瑛的第一个夫人郭立诚是郭琴石的女儿,郭琴石先生是我父亲和我伯父的老师,许世瑛刚结婚的时候,没有地方住,就住在我们家的外院,那时我还在念中学,所以当时与这位许先生并没有来往。后来我在辅仁念书,他也在辅仁教书,教男生班,没有教过我,但是很熟知我家情况。这次在台北遇见他时,他就在台湾大学教书。——在许世瑛之前,盛成先生也在我们家住过。他是上个世纪初最早留学法国的,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71年我到欧洲旅行,在法国还遇见了盛老先生。他晚年定居北京,我也去看过他。老先生已于前几年走了。

      叶嘉莹:还有一位是教我大一国文的戴君仁先生,号静山。现在,在我个人的网站上,还有我大一的国文作业,上面还有戴先生的批语。他们两位见到我,知道了我被关的不幸遭遇。当时台湾“光复”不久,他们两位老师说,台湾大学需要国语讲得比较标准的老师来教国文。于是,我兼职教台大一个班的大一国文。我兼了半年,他们就把我改成专任了,教两个班。两年后,许世瑛先生到淡江大学做了中文系系主任,他说你要到淡江来教书。我不好意思拒绝,因为他是我的老师。我就开始在淡江教诗选、词选、曲选、杜甫诗。所以,我所谓兼任,其实比台大专任的课还多。又过了两年,辅仁大学复校了,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就是戴君仁。他说,辅仁是你的母校,你怎么不来教?所以,辅仁的诗选、词选、曲选,也都归了我去教了。三个大学,说是两个兼任,其实都是专任的工作量。后来,淡江又有夜间部,也要我教。现在台湾有个作家陈映真,写小说的,就是当年淡江大学夜间部听我课的学生。其他像白先勇、吴宏一、陈若曦、林玫仪等,也都是这一时期听过我课的学生。我现在都难以想像当时怎么会教了那么多的课。

      许世瑛先生那时还担任台湾教育广播电台的大学国文的课。他本来就是深度近视,后来越来越严重,就让我替他教,所以我又教了大学国文的广播的课程。几年之后,成立教育电视台,又把我拉去讲《古诗十九首》。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来,我等于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个学校,我教三个学校,在北京是三个中学,在台湾是三个大学,后来在加拿大,虽然没有长时间的兼课,但是我就开始经常回国,又在国内教课。每年三月下旬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放假,我就回国讲课,有的时候是利用休假一年的时间回国讲课。所以,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

      “我的一生都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加拿大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谁让我结了婚呢?我结婚的先生也不是我的选择。”

      中华读书报:后来您到北美,好像也是因为教书的缘故。1966年,您到北美,是否可以看做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当时是怎样一种机缘,直接就到哈佛去教书了?我觉得这次转折,不仅对您本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而且,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和中西文化交往甚至也有着某种特殊的意味。

      叶嘉莹:不错,这里的确有一段因缘。那时西方国家研究汉学的人,主要都是学古典的,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不是很看重,以为中国的文化就是古典,所以研究汉学的大多是学古典的。他们当时不能到大陆,就只能到台湾来。跑到台湾,就不得了,三个大学,都是我在讲,诗、词、曲,杜甫诗苏辛词,还有大学的广播国文,电视的古诗,都是我在教嘛。他们就跑来听我的课。那时台大与美国的密歇根大学有一个交换计划,密歇根大学就提出要把我“交换”去,钱思亮校长就同意了,我也答应了。钱校长要我补习补习英文,我就真的补习啊,学了差不多半年多。

      当时凡是要交换到美国去的人,都有一个interveiw,就是面试嘛。当时美国在台湾有个“在华协会”,协会的主任是台大历史系的教授,叫刘崇鋐,面试由他安排。去美国的人很多,都在那天用英语面谈。给我面谈的,是哈佛大学远东系的海陶玮教授Hightower(James R.Hightower)。海陶伟是研究中国古诗的,他问了我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这些我很熟悉,当然不成问题。下午,刘先生叫他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刘先生约你晚上和海教授一起吃晚饭。晚饭时,海教授就和我谈了更多关于中国旧诗的问题。晚饭后,刘先生叫了一辆计程车送海教授和我,那时海陶伟全家都在台湾。在车上,海教授就问我,将来你愿不愿意到哈佛大学来?我想哈佛大学这么有名,有机会我当然愿意去了。我回家了,但是海教授却没有回家,他叫计程车又开回刘崇鋐那里,他说哈佛要请叶嘉莹。刘先生就叫秘书通知我这件事,并且说,如果我愿意去哈佛,就去跟钱校长说一声,叫另外一个人去密歇根。

      第二天我去找了钱校长。当时在台湾,中文系也是有很多人愿意出国的。但是钱校长很生气,他说,你怎么这样?我从去年就告诉你,我们交换的是你,现在都快要走了,你要改变,可是我不能跟密歇根失信。于是我就告诉海教授,说我不能去哈佛。当时海教授正在研究陶渊明,正在写一本书,所以急着让我去,可以和他讨论嘛。海陶伟说,密歇根不是9月才开学嘛,台大6月就放假了,你就先到哈佛去两个月。1966年的那两个月,我就在哈佛跟海教授一同研究陶渊明。本来,海陶玮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会讲汉语,可是我们在一起做研究,他不讲汉语,而是要我讲英语。这样倒使我的英语有了提高。

      9月到密歇根,一年后期满,台湾派另外一个人来,我没有延期,按海陶玮教授所说,又回到哈佛。这次就不仅是研究,而且还讲课。

      中华读书报:十多年前,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谢景林先生写过一篇关于您的长篇报告文学《明月东天》,说到1968年您“准备再度飞往哈佛之际,却遭到意外的打击,因种种阻难未能成行”,您本人在一些叙述中,对这一节好像也讲得比较含糊。我倒是记得以前您曾对我讲过,当时是因为一些偶然的事情,没有直接去成哈佛。

      叶嘉莹:第二年,哈佛是给了我聘书,我就到美国在台湾的领事馆办签证。我本来第一次出国有签证,而且是多次出入的签证,所以如果我一个人去美国,是不需要再签证的。可是这次我要接我父亲,要给他办签证。可是签证官说,你们全家都走,那就是移民了。我不能给你用这个访问的签证了。——他说着,就把我的签证取销了,我父亲的签证根本就不给。我就把情况告诉了哈佛大学,哈佛就建议我申请一本新护照,先去加拿大,到了加拿大,再到美国就很容易了。

      ——所以,前些时候在香港,有人说我很会选择,选择了温哥华这么一个好地方定居。——我说,我的一生都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加拿大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谁让我结了婚呢?我结婚的先生也不是我的选择,因为我先生的姐姐是我的老师,是我的老师选择了我——所以我这一生都是被动的,没有主动的选择,把我扔在哪儿,我就自生自灭去成长。

      当时人们对美国比较熟悉,我是连温哥华都没听说过,不知道Vancouver怎么拼。反正从台湾出来,到加拿大最近的城市就是温哥华。到温哥华第二天,我就拿着美国的聘书,到美国领事馆去办签证,但没有成功。我回去就给海教授打电话,说我到了温哥华,还是过不来啊。海陶玮他是一心想把我留在北美,好跟他合作。于是他就打了个电话给UBC亚洲系的系主任,叫普立本(Pulleyblank),说有某某人,你们学校有没有机会。普立本教授一听非常高兴,因为那一年,大学的亚洲系开始有了研究所,招研究生。而当时有两个学生,是美国加州大学的,都是研究古典诗歌的,是为了逃避越战的兵役跑到温哥华来的。普立本说,我们正找不到教这两个学生的导师呢,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嘛!就这样,我就留下来了。

      “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中华读书报:上世纪七十年代,您出版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您以前曾提到这与您幼年即曾接触王国维的作品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直接的原因呢?是不是也和去哈佛有关系,因为这本书是在哈佛完成的。

      叶嘉莹:1968年,当我要返回台湾时,海教授要我拟写一篇研究计划,为的是第二年暑期可以借此再申请重回哈佛来做研究。当时匆促间想不起什么适当的题目,于是多年前对静安先生治学途径的转变,及其自沉而死的两点困惑,就重新涌现脑中,再加上我以前曾写过一些评说静安先生的词和词话的文字,因此遂拟定了一篇有关静安先生的研究计划。不过,当时我所完成的却实在只有原来计划中的前两部分,而对于第三部分则八十年代后期我曾写过一篇《论王国维词——从我对王氏境界说的一点新理解谈王词之评赏》。

      中华读书报:有研究者认为,您对王国维的研究,不但使您在学术研究上有了一个重大转折,而且从那时起,您开始从学术角度,以一种更开阔的理论眼光来反思中国的传统词学及文学理论。

      叶嘉莹:我自己常说我好为人师,喜欢教书,其实我更喜欢学习,对于新东西,我不知道的,我很愿意学习。所以在密歇根,我就旁听英文诗歌课,后来到温哥华,就旁听西方文学理论。旁听之后,知道有某种理论,我再找来这位学者本人的著作来读,反正我查生字也查惯了,接着查就是了。我不但读,而且是有兴趣地读,因为我觉得,在读这些西方的文学理论的时候,常常能够解决我原来在研究中国诗学、词学的时候没有办法说明和解决的很多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解说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说“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那么王国维凭什么这样说?这样说是不是可以的?《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又用三句词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但是他却又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又是怎么回事?所谓作者未必有此意,而读者却可有此想。那么,读者对作品有没有“想”的权力?读者的阐释的边界又在哪里?这些,在中国传统理论中都没有答案。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一向是只言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所以用中国传统的词学,是无法从理论上说明这些问题的。

      中华读书报:在谈到《现代观》的主旨时,您曾说该文“就是想从一个较广也较新的角度,把中国传统的词学与西方近代的文论略加比照,希望能藉此为中国的词学与王国维的词论,在以历史为背景的世界文化的大坐标中,为之找到一个适当而正确的位置”。

      叶嘉莹:我以为,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现实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近世纪来西方资本主义过分重视物质的结果,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人的忧虑。198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名叫布鲁姆(Allen Bloom)的教授,曾出版了一册轰动一时的著作,题目是《美国心灵的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arican Mind)。作者在书中曾提出他的看法,以为美国今日的青年学生在学识和思想方面已陷入了一种极为贫乏的境地,而其结果则是对一切事情都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见解。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一种极可危虑的现象。

      至于说到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我个人以为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关于这种功能,西方的接受美学也曾经有所论及。按照西方接受美学中作者与读者之关系来看,则作者的功能乃在于赋予作品之文本以一种足资读者去发掘的潜能,而读者的功能则正在使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实践。而且读者在发掘文本中之潜能时,还可以带有一种“背离原意的创造性”,所以读者的阅读,其实也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往往也就正是读者自身的一个演变和改造的过程。而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实在是以这种兴发感动之作用为其特质的,所以《论语》说“诗可以兴”,这正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宝贵的传统。

      “我开蒙读的书就是《论语》,《论语》对于我做人的思考影响巨大。……我相信,宇宙间确有一种属灵的东西,我不但相信,而且感觉得到,也体会得到。”

      中华读书报:您近些年花了很大力气教儿童学习中国古诗词,几年前还在天津出版过一本有声读物《与古诗交朋友》,您做这些工作,主要是精神寄托,还是认为这项工作有实际的效用?

      叶嘉莹:我这个人不需要借假任何外物来寄托我的精神。我做这些工作,还是觉得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应该中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越来越不受重视的今天,通过认真地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让传统获得一种新的生命力。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的功用,这自然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这些年之所以不断回来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虽然我也自知学识能力都有所不足,恐终不免有劳而少功之诮,只不过是情之所在,不克自己已而已。

      我女儿说,唐诗宋词是我妈妈最爱的,她一生都在与诗词恋爱,而恋爱的人总是年轻的。我一生经过几次大的打击,在那样一种生活中,我曾最常记起来的,就是静安先生用东坡韵咏杨花的《水龙吟》词的头两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蒙蒙坠。”我以为自己便也正如同静安先生所咏的杨花一样,根本不曾开过,便已经零落凋残了。不过我的性格中却另外也有着极为坚韧的一面,我可以用意志承受许多苦难而不肯倒下去,更不愿在不幸中接受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因此多年来我未曾向任何人透露过我不幸的遭遇,而外表上也一定要保持住我一贯的和愉平静的表现。

      中华读书报:这与您信仰宗教是不是有关系?许多人虽然知道您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就,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您在上个世纪50年代信仰了基督教高德娱乐。作为一位成长于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最深刻体认的中国人,作为一位真正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您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叶嘉莹:我接触宗教很晚,我们家也都不信教,而且也从不和信教的人来往。上大学以后,顾随老师讲课,经常引用禅宗语录,使我对佛教开始有了一些兴趣,后来就自己找来《传灯录》看。1946年初,我在报上看到消息,说某教堂有个春节布道会,我就跟一个亲戚去听。记得那个教士姓毕,是个女的。我当时听了毕教士的所讲,觉得有道理,心里也有些感动。,但当时并未接受洗礼。我正式接受洗礼是在台南,1957年春天,我和我先生一起接受了洗礼。不久小女儿言慧出生,周岁时自然也接受了洗礼。我也曾做过“主日学”的教师,教最小一班的孩子,讲《圣经》的故事,也在姊妹会讲过。但是我女儿小慧总说我是不虔诚的基督徒。

      其实,我开蒙读的书就是《论语》,《论语》对于我做人的思考影响巨大。当时听到“朝闻道,夕死可矣”,被深深地被吸引,心中有一种很强烈的冲动。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啊,怎么有那么大重要,以至于宁可死去。总之我相信,宇宙间确有一种属灵的东西,我不但相信,而且感觉得到,也体会得到。我这个人天生注重精神、感情,不注重物质、身体,也许这是个缺点。但我生性如此,也只好把缺憾还诸天地了。顾羡季先生曾说:“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一个人只有在看透了小我的狭隘与无常以后,才真正会把自己投向更广大更高远的一种人生境界。诗歌的研读,对于我,并不是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高德娱乐

    鉴赏

    相关诗文

    古诗文网_古诗词经典传承高德娱乐

    唐代李白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栾运华: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高德娱乐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来自龙泉

      李小斯回复柏飞丹:我算是老玩家了,玩了三年,由于学习越来越紧张,好久没玩了,再玩时,已经过了两年了!来自江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高德娱乐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张廖听芹回复普夏波:很多人喜欢开小号高德娱乐,玩到白银左右的时候就会匹配到开小号的人,之后就会一直匹配到,根本打不过,我刚打打了一天,全靠推塔,虽说这是推塔游戏但没命根本退不了(我的体验)来自阳江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通过WiFi或移动基站的方式获取用户错略的经纬度信息,定位精度大概误差在30~1500米

      除非特别注明,应用程序由第三方市场提供,仅根据你的指令提供搜索结果链接,与出处无关,详情请参阅

    古诗文网_古诗词经典传承高德娱乐

    高德娱乐叶嘉莹访叙录 “古典诗词是维持我

    唐代李白

      今年7月2日,叶嘉莹先生将迎来一百周岁华诞。叶先生曾多次接受本报采访,并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发表多篇文章,她与《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有着深厚而特殊的缘分。为表达对叶先生的敬意和祝愿,本号特从《中华读书报》旧报中录出2003年12月3日发表的这一长篇访谈,与读者分享。访谈者祝晓风时任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和《中华读书报》编辑部主任。

      叶嘉莹教授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休终身教授,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已有将近六十年之久,曾在海内外多所著名学校任教,所著《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其中一部分为在《光明日报》发表的《迦陵随笔》)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来,我等于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个学校,我教三个学校,在北京是三个中学,在台湾是三个大学。”

      中华读书报:今年(2003年)10月5日,您在国家图书馆又为广大读者做了一次讲演。您从70年代末回国,就开始在内地各著名大学、还有其他一些单位讲课或讲演。1987年,您应北京五个文化团体的邀请,在国家教委礼堂讲了一共十次的“唐宋词系列讲座”,曾轰动一时。您那种讲词的方法和风格,令听者耳目一新。在您的生活中,是不是讲课、教学花去了您最多的时间?

      叶嘉莹:我的一生中,在教书,研究,还有诗词创作这三者之中,是教书花去了我最多的时间。我常常说自己天生是教书的。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先后在北京的几所中学教过书,佑贞女中,志成女中,还有华光女中,我都教过。从那时到如今,快六十年了。这些年,我在北京,还常常有我当年教过的学生来看我,她们现在也都有七十多岁了。

      中华读书报: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台湾,您好像也是从中学开始教书的。但在台湾的教学活动,当时也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现在内地学术界对这些还不是十分熟悉。

      叶嘉莹:我是1948年3月结婚,11月就因丈夫赵东荪工作调动,随他去了台湾。1949年12月,我先生就因为“匪谍”的嫌疑被抓。第二年的6月,我在彰化女中也被抓。我因为带着吃奶的孩子,而且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活动,所以不久被放了出来,但却成了一个无家无业、无处可归的人。直到暑假快开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堂兄,他本来在台南一个私立女中教书,后来他找到一个公立中学,待遇更好一点,就辞去了原来教的学校,他问我要不要去那所私立女中,我说好,就带着女儿去台南这个私立女中教书了。那时只求有一个谋生的地方就是了。那会儿不要说书柜书架,什么呀,我连个书桌也没有。

    高德娱乐叶嘉莹访叙录“古典诗词是维持我平生的气力”

      不过,我对于古典文学那是真的有感情,也真的有兴趣。不管那个私立女中的学生程度有多么低,我要讲的时候,一定要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至于他们懂不懂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这不是我对得起对不起学生的事,而是对得起对不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所以那时我生活虽然很艰苦,我还是尽我的力量教书。

      叶嘉莹:四年以后,我先生被放出来,证明我们没有“匪谍”嫌疑。这时,因为一个机会,我和我先生都到了台北二女中教书。到台北之后,就见到原来在北京时我的一些老师、同学。你不是在北京到过我们家,见过我家外院的一排南房吗?当年,有一位许世瑛先生,他是许寿裳先生的儿子。许世瑛的第一个夫人郭立诚是郭琴石的女儿,郭琴石先生是我父亲和我伯父的老师,许世瑛刚结婚的时候,没有地方住,就住在我们家的外院,那时我还在念中学,所以当时与这位许先生并没有来往。后来我在辅仁念书,他也在辅仁教书,教男生班,没有教过我,但是很熟知我家情况。这次在台北遇见他时,他就在台湾大学教书。——在许世瑛之前,盛成先生也在我们家住过。他是上个世纪初最早留学法国的,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71年我到欧洲旅行,在法国还遇见了盛老先生。他晚年定居北京,我也去看过他。老先生已于前几年走了。

      叶嘉莹:还有一位是教我大一国文的戴君仁先生,号静山。现在,在我个人的网站上,还有我大一的国文作业,上面还有戴先生的批语。他们两位见到我,知道了我被关的不幸遭遇。当时台湾“光复”不久,他们两位老师说,台湾大学需要国语讲得比较标准的老师来教国文。于是,我兼职教台大一个班的大一国文。我兼了半年,他们就把我改成专任了,教两个班。两年后,许世瑛先生到淡江大学做了中文系系主任,他说你要到淡江来教书。我不好意思拒绝,因为他是我的老师。我就开始在淡江教诗选、词选、曲选、杜甫诗。所以,我所谓兼任,其实比台大专任的课还多。又过了两年,辅仁大学复校了,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就是戴君仁。他说,辅仁是你的母校,你怎么不来教?所以,辅仁的诗选、词选、曲选,也都归了我去教了。三个大学,说是两个兼任,其实都是专任的工作量。后来,淡江又有夜间部,也要我教。现在台湾有个作家陈映真,写小说的,就是当年淡江大学夜间部听我课的学生。其他像白先勇、吴宏一、陈若曦、林玫仪等,也都是这一时期听过我课的学生。我现在都难以想像当时怎么会教了那么多的课。

      许世瑛先生那时还担任台湾教育广播电台的大学国文的课。他本来就是深度近视,后来越来越严重,就让我替他教,所以我又教了大学国文的广播的课程。几年之后,成立教育电视台,又把我拉去讲《古诗十九首》。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来,我等于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个学校,我教三个学校,在北京是三个中学,在台湾是三个大学,后来在加拿大,虽然没有长时间的兼课,但是我就开始经常回国,又在国内教课。每年三月下旬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放假,我就回国讲课,有的时候是利用休假一年的时间回国讲课。所以,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

      “我的一生都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加拿大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谁让我结了婚呢?我结婚的先生也不是我的选择。”

      中华读书报:后来您到北美,好像也是因为教书的缘故。1966年,您到北美,是否可以看做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当时是怎样一种机缘,直接就到哈佛去教书了?我觉得这次转折,不仅对您本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而且,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和中西文化交往甚至也有着某种特殊的意味。

      叶嘉莹:不错,这里的确有一段因缘。那时西方国家研究汉学的人,主要都是学古典的,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不是很看重,以为中国的文化就是古典,所以研究汉学的大多是学古典的。他们当时不能到大陆,就只能到台湾来。跑到台湾,就不得了,三个大学,都是我在讲,诗、词、曲,杜甫诗苏辛词,还有大学的广播国文,电视的古诗,都是我在教嘛。他们就跑来听我的课。那时台大与美国的密歇根大学有一个交换计划,密歇根大学就提出要把我“交换”去,钱思亮校长就同意了,我也答应了。钱校长要我补习补习英文,我就真的补习啊,学了差不多半年多。

      当时凡是要交换到美国去的人,都有一个interveiw,就是面试嘛。当时美国在台湾有个“在华协会”,协会的主任是台大历史系的教授,叫刘崇鋐,面试由他安排。去美国的人很多,都在那天用英语面谈。给我面谈的,是哈佛大学远东系的海陶玮教授Hightower(James R.Hightower)。海陶伟是研究中国古诗的,他问了我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这些我很熟悉,当然不成问题。下午,刘先生叫他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刘先生约你晚上和海教授一起吃晚饭。晚饭时,海教授就和我谈了更多关于中国旧诗的问题。晚饭后,刘先生叫了一辆计程车送海教授和我,那时海陶伟全家都在台湾。在车上,海教授就问我,将来你愿不愿意到哈佛大学来?我想哈佛大学这么有名,有机会我当然愿意去了。我回家了,但是海教授却没有回家,他叫计程车又开回刘崇鋐那里,他说哈佛要请叶嘉莹。刘先生就叫秘书通知我这件事,并且说,如果我愿意去哈佛,就去跟钱校长说一声,叫另外一个人去密歇根。

      第二天我去找了钱校长。当时在台湾,中文系也是有很多人愿意出国的。但是钱校长很生气,他说,你怎么这样?我从去年就告诉你,我们交换的是你,现在都快要走了,你要改变,可是我不能跟密歇根失信。于是我就告诉海教授,说我不能去哈佛。当时海教授正在研究陶渊明,正在写一本书,所以急着让我去,可以和他讨论嘛。海陶伟说,密歇根不是9月才开学嘛,台大6月就放假了,你就先到哈佛去两个月。1966年的那两个月,我就在哈佛跟海教授一同研究陶渊明。本来,海陶玮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会讲汉语,可是我们在一起做研究,他不讲汉语,而是要我讲英语。这样倒使我的英语有了提高。

      9月到密歇根,一年后期满,台湾派另外一个人来,我没有延期,按海陶玮教授所说,又回到哈佛。这次就不仅是研究,而且还讲课。

      中华读书报:十多年前,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谢景林先生写过一篇关于您的长篇报告文学《明月东天》,说到1968年您“准备再度飞往哈佛之际,却遭到意外的打击,因种种阻难未能成行”,您本人在一些叙述中,对这一节好像也讲得比较含糊。我倒是记得以前您曾对我讲过,当时是因为一些偶然的事情,没有直接去成哈佛。

      叶嘉莹:第二年,哈佛是给了我聘书,我就到美国在台湾的领事馆办签证。我本来第一次出国有签证,而且是多次出入的签证,所以如果我一个人去美国,是不需要再签证的。可是这次我要接我父亲,要给他办签证。可是签证官说,你们全家都走,那就是移民了。我不能给你用这个访问的签证了。——他说着,就把我的签证取销了,我父亲的签证根本就不给。我就把情况告诉了哈佛大学,哈佛就建议我申请一本新护照,先去加拿大,到了加拿大,再到美国就很容易了。

      ——所以,前些时候在香港,有人说我很会选择,选择了温哥华这么一个好地方定居。——我说,我的一生都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加拿大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谁让我结了婚呢?我结婚的先生也不是我的选择,因为我先生的姐姐是我的老师,是我的老师选择了我——所以我这一生都是被动的,没有主动的选择,把我扔在哪儿,我就自生自灭去成长。

      当时人们对美国比较熟悉,我是连温哥华都没听说过,不知道Vancouver怎么拼。反正从台湾出来,到加拿大最近的城市就是温哥华。到温哥华第二天,我就拿着美国的聘书,到美国领事馆去办签证,但没有成功。我回去就给海教授打电话,说我到了温哥华,还是过不来啊。海陶玮他是一心想把我留在北美,好跟他合作。于是他就打了个电话给UBC亚洲系的系主任,叫普立本(Pulleyblank),说有某某人,你们学校有没有机会。普立本教授一听非常高兴,因为那一年,大学的亚洲系开始有了研究所,招研究生。而当时有两个学生,是美国加州大学的,都是研究古典诗歌的,是为了逃避越战的兵役跑到温哥华来的。普立本说,我们正找不到教这两个学生的导师呢,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嘛!就这样,我就留下来了。

      “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中华读书报:上世纪七十年代,您出版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您以前曾提到这与您幼年即曾接触王国维的作品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直接的原因呢?是不是也和去哈佛有关系,因为这本书是在哈佛完成的。

      叶嘉莹:1968年,当我要返回台湾时,海教授要我拟写一篇研究计划,为的是第二年暑期可以借此再申请重回哈佛来做研究。当时匆促间想不起什么适当的题目,于是多年前对静安先生治学途径的转变,及其自沉而死的两点困惑,就重新涌现脑中,再加上我以前曾写过一些评说静安先生的词和词话的文字,因此遂拟定了一篇有关静安先生的研究计划。不过,当时我所完成的却实在只有原来计划中的前两部分,而对于第三部分则八十年代后期我曾写过一篇《论王国维词——从我对王氏境界说的一点新理解谈王词之评赏》。

      中华读书报:有研究者认为,您对王国维的研究,不但使您在学术研究上有了一个重大转折,而且从那时起,您开始从学术角度,以一种更开阔的理论眼光来反思中国的传统词学及文学理论。

      叶嘉莹:我自己常说我好为人师,喜欢教书,其实我更喜欢学习,对于新东西,我不知道的,我很愿意学习。所以在密歇根,我就旁听英文诗歌课,后来到温哥华,就旁听西方文学理论。旁听之后,知道有某种理论,我再找来这位学者本人的著作来读,反正我查生字也查惯了,接着查就是了。我不但读,而且是有兴趣地读,因为我觉得,在读这些西方的文学理论的时候,常常能够解决我原来在研究中国诗学、词学的时候没有办法说明和解决的很多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解说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说“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那么王国维凭什么这样说?这样说是不是可以的?《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又用三句词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但是他却又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又是怎么回事?所谓作者未必有此意,而读者却可有此想。那么,读者对作品有没有“想”的权力?读者的阐释的边界又在哪里?这些,在中国传统理论中都没有答案。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一向是只言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所以用中国传统的词学,是无法从理论上说明这些问题的。

      中华读书报:在谈到《现代观》的主旨时,您曾说该文“就是想从一个较广也较新的角度,把中国传统的词学与西方近代的文论略加比照,希望能藉此为中国的词学与王国维的词论,在以历史为背景的世界文化的大坐标中,为之找到一个适当而正确的位置”。

      叶嘉莹:我以为,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现实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近世纪来西方资本主义过分重视物质的结果,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人的忧虑。198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名叫布鲁姆(Allen Bloom)的教授,曾出版了一册轰动一时的著作,题目是《美国心灵的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arican Mind)。作者在书中曾提出他的看法,以为美国今日的青年学生在学识和思想方面已陷入了一种极为贫乏的境地,而其结果则是对一切事情都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见解。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一种极可危虑的现象。

      至于说到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我个人以为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关于这种功能,西方的接受美学也曾经有所论及。按照西方接受美学中作者与读者之关系来看,则作者的功能乃在于赋予作品之文本以一种足资读者去发掘的潜能,而读者的功能则正在使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实践。而且读者在发掘文本中之潜能时,还可以带有一种“背离原意的创造性”,所以读者的阅读,其实也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往往也就正是读者自身的一个演变和改造的过程。而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实在是以这种兴发感动之作用为其特质的,所以《论语》说“诗可以兴”,这正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宝贵的传统。

      “我开蒙读的书就是《论语》,《论语》对于我做人的思考影响巨大。……我相信,宇宙间确有一种属灵的东西,我不但相信,而且感觉得到,也体会得到。”

      中华读书报:您近些年花了很大力气教儿童学习中国古诗词,几年前还在天津出版过一本有声读物《与古诗交朋友》,您做这些工作,主要是精神寄托,还是认为这项工作有实际的效用?

      叶嘉莹:我这个人不需要借假任何外物来寄托我的精神。我做这些工作,还是觉得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应该中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越来越不受重视的今天,通过认真地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让传统获得一种新的生命力。

      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的功用,这自然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这些年之所以不断回来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虽然我也自知学识能力都有所不足,恐终不免有劳而少功之诮,只不过是情之所在,不克自己已而已。

      我女儿说,唐诗宋词是我妈妈最爱的,她一生都在与诗词恋爱,而恋爱的人总是年轻的。我一生经过几次大的打击,在那样一种生活中,我曾最常记起来的,就是静安先生用东坡韵咏杨花的《水龙吟》词的头两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蒙蒙坠。”我以为自己便也正如同静安先生所咏的杨花一样,根本不曾开过,便已经零落凋残了。不过我的性格中却另外也有着极为坚韧的一面,我可以用意志承受许多苦难而不肯倒下去,更不愿在不幸中接受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因此多年来我未曾向任何人透露过我不幸的遭遇,而外表上也一定要保持住我一贯的和愉平静的表现。

      中华读书报:这与您信仰宗教是不是有关系?许多人虽然知道您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就,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您在上个世纪50年代信仰了基督教高德娱乐。作为一位成长于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最深刻体认的中国人,作为一位真正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您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叶嘉莹:我接触宗教很晚,我们家也都不信教,而且也从不和信教的人来往。上大学以后,顾随老师讲课,经常引用禅宗语录,使我对佛教开始有了一些兴趣,后来就自己找来《传灯录》看。1946年初,我在报上看到消息,说某教堂有个春节布道会,我就跟一个亲戚去听。记得那个教士姓毕,是个女的。我当时听了毕教士的所讲,觉得有道理,心里也有些感动。,但当时并未接受洗礼。我正式接受洗礼是在台南,1957年春天,我和我先生一起接受了洗礼。不久小女儿言慧出生,周岁时自然也接受了洗礼。我也曾做过“主日学”的教师,教最小一班的孩子,讲《圣经》的故事,也在姊妹会讲过。但是我女儿小慧总说我是不虔诚的基督徒。

      其实,我开蒙读的书就是《论语》,《论语》对于我做人的思考影响巨大。当时听到“朝闻道,夕死可矣”,被深深地被吸引,心中有一种很强烈的冲动。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啊,怎么有那么大重要,以至于宁可死去。总之我相信,宇宙间确有一种属灵的东西,我不但相信,而且感觉得到,也体会得到。我这个人天生注重精神、感情,不注重物质、身体,也许这是个缺点。但我生性如此,也只好把缺憾还诸天地了。顾羡季先生曾说:“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一个人只有在看透了小我的狭隘与无常以后,才真正会把自己投向更广大更高远的一种人生境界。诗歌的研读,对于我,并不是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高德娱乐

    诗词大全10高德娱乐0首千古名句合集

    唐代李白

      千古名句大全古诗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5.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6.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7.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

      江南》 8.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 9.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10.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

    诗词大全10高德娱乐0首千古名句合集

      藕香残玉簟秋》 11.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12.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1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

      古诗千古名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 月》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 雎·序》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老子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10、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 娥·娄山关》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古诗词名句大全 100 句 由于每个人的环境、经历、学养不同,对同一首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但对于名句,我们都能享受

      其中的美好。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8、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1、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4、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宋·徐元杰·湖上) 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由于每个人的环境、经历、学养不同,对同一首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但对于名句,我们都能享受 其中的美好。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 ·偶题)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 蝶恋花 )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王风·采葛) 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 水调歌头 )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 李白 ·行路难) 8高德娱乐、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1、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 陶渊明 · 归园田居 其三) 1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4、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宋·徐元杰·湖上) 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将进酒 ) 1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西塞⼭前⽩鹭飞,桃花流⽔鳜鱼肥。《渔歌⼦》唐张志和 3、⼈⽣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处⼠》唐杜甫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5、⼈⾯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6、⼈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林寺桃花》唐⽩居易 7、沾⾐欲湿杏花⾬,吹⾯不寒杨柳风。《绝句(古⽊阴中系短篷)》宋志南和尚 8、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楼春·春景》宋宋祁 10、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海棠》宋苏轼 11、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再游⽞都观》唐刘禹锡 12、⼉童急⾛追黄蝶,飞⼊菜花⽆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 13、⽇长篱落⽆⼈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四时⽥园杂兴》宋范成⼤ 14、⾝⽆彩凤双飞翼,⼼有灵犀⼀点通。《⽆题》唐李商隐 15、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春江花⽉夜》唐张若虚 16、细⾬鱼⼉出,微风燕⼦斜。《⽔槛遣⼼》唐杜甫 17、⽆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宋晏殊 18、

      引导语:在中华五千年浩瀚文化中,流传了数不胜数的经典名言。以下是店铺 为你精选励志的古诗词千古名句,希望能帮到你。

      励志的千古名句摘抄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5、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8、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0、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

      南京》 11、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1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13、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8、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事理哲理类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3.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4.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 衰兰送客 X 道,天假设有情天亦老 6.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7.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9.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友谊爱情类 1.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2. 年少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5.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0.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乡思离情类 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 今夜月明人尽看,不知秋思落谁家 4.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7. 却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1.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仇恨悲欢类 1.

      事理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人事有代谢,来往成古今 3. 草木本没心,荣枯自有时 4.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如有情天亦老 6.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7.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祖先 8. 年年龄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样 9.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友情爱情类 1. 国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年少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3. 同是天涯堕落人,相遇何必曾认识 4.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5.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 从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0.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乡思离情类 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 今夜月明人尽看,不知秋思落谁家 4.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 却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1. 蜡烛存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恼恨悲

      导语:爱国不是一句空话,从珍爱祖宗墨宝开始!芊芊学子,你的 肚子里装载多少经典古诗词呢?以下是经典古诗词大全 100 首 值得 学习:1、元稹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2、元好问· 《摸鱼儿·雁 丘辞》3、魏子安 ·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4、欧阳修· 《玉楼 春》5、《诗经·小雅·鹤鸣》6、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其一》7、 白居易· 《浪淘沙》……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 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经典古诗词大全 100 首 1、元稹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余续曰:垂死病中惊坐起,此恨绵绵无绝期;垂死病中惊坐起,再说 一句我爱你;垂死病中惊坐起,黄泉碧落等着你;垂死病中惊坐起,无 人知是荔枝来;垂死病中惊坐起,爱人窗外独徘徊;垂死病中惊坐起, 横陈玉体裸于怀;垂死病中惊坐起,围观群众最有才,所以由你们来 接吧。 2、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辞》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 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 风雨。天也妒

      1、元稹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辞》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 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 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3、魏子安 ·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4、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文化中,流传了数不胜数的经典名言。以下是 小编为你精选励志的.古诗词千古名句,希望能帮到你。

      励志的千古名句摘抄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5、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8、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0、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 南京》 11、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1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13、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8、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高德娱乐高德娱乐

    高德娱乐不止有“热辣滚烫”尚有诗与远方随

    唐代李白

      你知道吗?最近不少网红博主、吃货“特种兵”,不远千里“坐高铁去甘肃吃麻辣烫”!

      春意盎然间,天水的大街小巷都被一碗碗香气扑鼻的麻辣烫所萦绕。那酱汁浸润的手擀粉,那甘谷辣椒点缀其间的热辣,让人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诱惑。

      甘肃麻辣烫,堪称一道汇聚了本地风物的美食佳作。其精华所在,便是那定西的洋芋,天水甘谷辣椒做成的油泼辣子,以及挂满汁水、诱人至极的定西宽粉。

      洋芋片、丸子、面筋,这些平凡的食材在香浓的油泼辣子中翻滚,每一片都均匀地裹上了那层诱人的红油,仿佛穿上了华丽的外衣。而那宽粉,犹如冰雪般晶莹,沐浴在红艳艳的浓汤之中,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甘肃的麻辣烫,就如那西北的风,粗犷中带着细腻,让人一尝难忘。

      在那里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满怀自豪与热情,为自己的家乡加油打气。他们深知,除了那令人垂涎的麻辣烫,甘肃还藏着无数的美食美景等待发掘。在这样的美食风潮下,携程也迎来了一场优惠浪潮。

      甘肃,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风情。它的美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不妨就让我们跟着诗词,一起游甘肃。让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引领我们走进这片土地的深处,共同探寻甘肃的无限风光与人文精粹。

      提及定西,不得不说的是那壮观的自然风光。漳县贵清山、遮阳山等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山水之美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山峰耸立,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之中。

      除了自然风光,定西的人文历史景观同样令人瞩目。作为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定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史前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共同谱写了定西辉煌的史前篇章。而“陇西堂”更是定西的一张文化名片,代表着定西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走进嘉峪关,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廊。莽莽黄沙随风扬起,仿佛在诉说着古战场上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往事。皑皑白雪覆盖着祁连山脉,如同银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嘉峪关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悬臂长城雄伟屹立,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边疆的安宁。第一墩台林立沙场,见证了无数勇士的奋勇拼搏和坚韧不拔。这些历史的遗迹,让嘉峪关更加厚重和深邃。

      张掖,这座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接浩瀚的戈壁,南至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既有北国之雄悍,又兼南国之秀美。

    高德娱乐不止有“热辣滚烫”尚有诗与远方随着诗词一齐畅逛甘肃!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七彩丹霞的绚烂多彩,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调色盘中;你可以感受到高山草甸的辽阔壮美,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你还可以探索到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迹,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沧桑。

      金昌,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壮美的画卷。走过田野与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三角城遗址的断垣残壁,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先秦时代的繁华与喧嚣。御山峡内,丝路名刹隐匿其中,历史遗迹散落山间,每一处都散发着神秘而古老的气息。横贯永昌县境内的汉、明长城,更是见证了无数英勇将士的热血与汗水,沧桑高德娱乐了时光,也铸就了永恒。

      武威,这座深藏于河西走廊的古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曾作为凉州治所、南北朝“五凉都会”的它,一度是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的烟云已然散去,但武威的风景却依旧迷人。这座城市仿佛被时间遗忘,留存下来的文物古迹,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壮观的沙漠、雄伟的山岭、神秘的石窟、古朴的民居,每一处风景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武威古城的历史韵味。

      黄河穿城而过,为兰州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韵味。站在黄河之畔,只见河水滔滔,奔腾不息,两岸的山峦起伏,绿意盎然,与黄河的雄浑之势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走进兰州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座城市既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喧嚣。华灯初上,兰州在黄河之滨熠熠生辉。繁忙的市井、喧闹的街头、闪烁的霓虹,无不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白银,因矿而名,因史而传。这里,是黄河的宠儿,母亲河温柔地环抱着这片土地,孕育了白银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溯历史,明朝洪武年间的“白银厂”便是这座城市的起点,那时的繁盛与辉煌,仿佛还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寻得些许踪迹。

      白银的风光,古朴而雄浑。半山文化遗址、吊沟古城汉墓,诉说着远古时代的神秘与深邃;境内散布的石窟艺术,如寺儿湾石窟、法泉寺石窟,更是古代匠人智慧与才华的结晶,每一刀、每一刻,都充满了对信仰的虔诚与对艺术的热爱。

      在历史的长河中,临夏曾是茶马互市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商贾云集、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素有“河湟雄镇”之美誉。

      黄河的波涛在此与洮河相遇,半青半黄、泾渭分明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松鸣岩的山风清冽,松涛阵阵,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在此奏响。而胭脂湖畔,从春到秋,群芳竞艳,玫瑰、芍药、郁金香、马兰花、百合花等高德娱乐各色花卉争相绽放,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最近因麻辣烫而大热的天水,古称秦州,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走进天水,你会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震撼。陇山巍峨,渭水潺潺,山水相依高德娱乐,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天水更是人文荟萃之地。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故里,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伏羲庙、胡氏古民居、麦积山石窟等历史文化遗址,见证了天水的辉煌过去,也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

      甘南,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天空蔚蓝而悠远,仿佛触手可及。圣洁的雪山下,格桑花静静绽放,绽放出高原的坚韧与美丽。

      森林、河谷、雪山、草原和寺庙等一切藏地元素,在这里交织成,却又在细微之处彰显着别样的精彩。

      提高德娱乐及陇南,便不得不提那蜿蜒流淌的白龙江。江水宛如一条蓝色的丝带,在群山之间穿梭,将这片土地装点得如诗如画。春来时分,江畔的油菜花盛开成金色的海洋,与碧绿的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除了自然风光,陇南的人文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众多英才。古诗中的《蒹葭》便是从这里流传开来,成为千古绝唱。在陇南的土地上,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村落和庙宇,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

      酒泉,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诗意栖息地。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玉门关……这些名字,如同古诗中的意象,凝结着千年的时光与故事。

      酒泉的人文气息同样浓厚。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汉唐盛世的文化交融之地。古城遗址、关隘烽燧,处处都是历史的印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喧嚣与马蹄声,感受到那段辉煌岁月的风采。

      平凉,因“平定凉国”而得名,这里不仅是一处孕育文明的摇篮,更是一座充满神韵和根脉的城市。在陇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上,泾河水流淌而过,河谷纵横,梯田林立,深植着华夏农耕文明之根。这片沃土上的人们,在历史经纶的往复沉淀中,创造出了精绝深厚的地域文化。

      问道崆峒,玄歌向阳,这是独属于平凉的神韵与根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无论是登高远眺,还是漫步古城街头,都能沉浸在这片土地独有的风韵之中。

      庆阳,是一座低调有料的小城。周先祖不窋曾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与轩辕黄帝论医,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石。历史的长河中,庆阳人才辈出,狄仁杰、范仲淹等名臣将相曾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迹。

      同时,庆阳也是这里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拥有世界上最深厚的黄土层,历经亿万年的沧桑变迁,凝塑出庆阳独有的风骨。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马莲河如一条银带蜿蜒流淌,滋养着庆阳大地,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在诗词的韵律中,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共同探寻甘肃的无限风光与人文精粹。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美妙的旅程,用心去感受甘肃的美好风光。

    最新标签
    Copyright © 2012-2023 高德娱乐·(中国)官方网站-IOS版/安卓版/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 高德娱乐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网站地图